夏言

夏言

  夏言(1482—1548),字公谨,汉族,江西贵溪人。明正德进士。初任兵科给事中,以正直敢言自负。世宗继位,疏陈武宗朝弊政,受帝赏识。裁汰亲军及京师卫队冗员三千二百人,出按皇族庄田,悉夺还民产。豪迈强直,纵横辩博,受宠升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不久又擢为首辅。嘉靖二十七年议收复河套事,被至弃市死。其诗文宏整,又以词曲擅名。有《桂洲集》。► 357篇诗文

人物生平

直言进谏
  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年),夏言考中进士,被任命为行人,继而升任兵科给事中。他生性机警灵敏,善于写文章。等他做到谏官,便以直言为己任。

  明世宗朱厚熜继位后,夏言上书说:“自正德(1506年—1521年)年间以来,上下消息不通已达极点。现在陛下刚开始办理各项政务,请于每日早朝以后,亲自到文华殿批阅奏章,召内阁大臣当面商量决定,如有关重大利害的事情,则下达给全体大臣集中商议。不应和身边宦官商量后就直接从宫中发出圣旨。即使陛下所做出的取舍,也一定要下到内阁,经讨论然后实施,以杜绝为人蒙骗或弄虚作假的弊病。”世宗赞赏并采纳了这个意见。后来,他领命和御史郑

  

墓地

概述
  蜈蚣害鸡有天意?在上清镇桂洲村采访时,当地村民都对夏言的功绩赞不绝口,但也有不少村民,包括夏龙太在内都认为夏言遭严嵩的迫害是天意。
  夏龙太说,桂洲村村头仙人山上有个庙堂。当年,庙里人养了一只大雄鸡,而山上还有一只大蜈蚣,每天雄鸡和蜈蚣都要打上一架。有一天,老和尚要出远门,告知徒弟自己不知多久才能回来,便交代徒弟:雄鸡和蜈蚣迟早会互相斗死,因此要徒弟在雄鸡死后必须在鸡头上斩上一刀,埋葬在下山路的右边,而蜈蚣则埋在下山路的左边。结果徒弟忘了斩上一刀,而且位置埋反了,导致雄鸡和蜈蚣都转世,一直斗到京城。这雄鸡就是投胎的夏言,而蜈蚣则是严嵩。

  

介绍

  夏言(1482年7月14日—1548年11月1日)字公谨,号桂州, 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上清镇人,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中进士,授行人,擢兵科给事中。嘉靖七年(1528),夏言调吏部,深得世宗皇帝的赏识。嘉靖十年(1531)三月,夏言被提升为少詹事兼翰林学士掌院士,随之升为礼部左侍郎,仍掌翰林院。一月后代李时为礼部尚书。 嘉靖十五年闰十二月擢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不久为首辅。嘉靖十八年(1539)加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明朝以来,臣子无加上柱国者,唯夏言一人领此衔。

  继夏言出任礼部尚书的严嵩(江西分宜人),原和夏言以同乡称,对夏言甚恭谨,遂提拔他以自代。严嵩内心却十分妒恨夏言,他看出夏言和嘉

  
夏言的诗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凤凰台上忆吹箫 送江阴高少参舜穆

明代夏言

天末凉风,蒹葭秋水,归人独上兰舟。正长空雨霁,残暑全收。

遥想澄江如练,碧山堂、水竹深幽。堪乘兴,观澜小阁,曲枕书楼。

难留。冥鸿天远,厌长安尘土,不似沧洲。有大观亭子,海阔云浮。

惟念故人千里,同明月、相望夷犹。知音少,如公有几,大雅风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大江东去 其四 答李蒲汀惠水晶葡萄

明代夏言

病渴相如,喜故人、遗此盘中珍物。却想碧山楼阁下,双桧幽亭西壁。

满架明珠,一林苍玉,六月涵冰雪。移来绝域,张骞也是人杰。

水晶颗颗匀圆,才教入口,两腋清风发。洗我胸中千磊块,万火一时俱灭。

便欲骑鲸,乘风直上,手挽骊龙发。广寒宫里,冷然掇出秋月。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大江东去 其八 再答蒲汀葡萄之咏

明代夏言

水晶宫里,撒明珠、散作园林珍物。恍若老龙行雨罢,倦卧藤轩西壁。

影乱潭星,光分海月,清照瑶峰雪。碧山楼下,主人真是人杰。

摘来玉乳累累,把赠题缄,每为比邻发。况复年年劳赋咏,满纸墨华明灭。

丘壑情深,江湖忧在,相对惊须发。如公经济,未许平章风月。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