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

韩琦

  韩琦(1008—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汉族,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741篇诗文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韩琦于大中祥符元年七月初二(1008年8月5日)出身世宦之家。据韩琦墓志记载他祖籍为河北赞皇县。据《泉州府志·人物志·官宦卷》记载:“韩琦出生于泉州北楼生韩处(现为泉州文管会立碑保护),宋景德年间,其父韩国华任泉州知府时与婢女连理生下韩琦。后随父韩国华迁相州,遂为安阳(今属河南)人。父韩国华累官至右谏议大夫。韩琦三岁时父母去世,由诸兄扶养,“既长,能自立,有大志气。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纯一,无邪曲,学问过人”。

崭露头角
  天圣五年(1027年),韩琦在弱冠之年考中进士,名列第二,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今

  

主要成就

政治
  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宋仁宗拜韩琦为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自此,韩琦开始了为时十年的宰相生涯。韩琦为相后,首先遇到一个大问题便是立储。当时,仁宗因连失褒、豫、鄂三王,心情沉重,身体一直不好。至和中又因患病,无法御殿,而皇嗣又一直未立,朝廷内外忧之。立储,是封建王朝的重大政治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国家的安危,不少大臣尤其是包拯、范镇、司马光等人反复上奏,恳请仁宗及早立嗣,以固根本,但仁宗一直未允。如此拖延五、六年,立储之事仍未定下。韩琦作为宰相,对立嗣之事十分关心,他趁朝中事态缓和仁宗心平气静之际,建议道:“皇嗣者,天下巡危之所系,自昔祸乱之起,皆由策不早定。陛下春

  

人物评价

  韩琦为相十载,上定国策,下抚百姓,勤勤恳恳,尽职尽责,正如他本人所说: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轰不为哉!

  在韩琦为相的十年中,既没有其前庆历新政那样急风暴雨改新,又没有其后王安石变法那样轰轰烈烈的变革。在宋英宗想有所振作改新的氛围下,韩琦的思想显得有些保守,未实行大的改革举措,也未能彻底扭转北宋的境况,他守成多于创业。但这些与北宋当时的具体环境有关,稳定政局是韩琦面临的主要问题。在韩琦的主持下,北宋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这为后来王安石变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所以,当时就有人说:公自为相,即与当时诸公同力一德,谋议制作全补天下事。也正如《韩魏公集》序言中所说:公历事三朝,

  

韩琦墓迷

  忠献堂:以韩琦生于官舍,后人以韩琦谥忠献为堂名,后易以“清署”,郡守王十朋复旧名。其《复旧额》诗云:“相出相州生此州,巍巍勋业出伊周。后人莫要轻更改,别有堂名胜此不?”生韩古庙:在云山铺(今泉州市二院,已废)。明万历间(1573-1620)设韩琦像神牌。

  韩国华、韩琦父子奉祀于名宦祠,旧名先贤祠,在府文庙明伦堂东。五贤祠,在府治北城隍庙左。

  韩中令、忠献父子祠,旧在州治圃,宋淳熙年间(1174年-1189)韩国华五世孙韩康卿为泉州市舶司提举建,祀韩国华、韩琦父子。有王十朋题诗、梁克家记、黄凤翔记。后废,又祀于五贤祠。

  2000年在泉州府城隍庙东侧,即古五贤祠遗地出

  
韩琦的诗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谢并帅王仲仪端明惠葡萄酒

宋代韩琦

并门昔岁叨拥旄,公厨酒熟醺葡萄。公时帅谓辄驰献,助临军享投芳醪。

辱公诗答极爱重,气骨雄健凌风骚。公今大卤盛开府,我得乡守均疲劳。

却烦新酿远相遗,故人义比丘山高。衰翁拜赐喜自酌,持杯有感生郁陶。

忆昨朔边被朝寄,亭燧灭警兵锋韬。时平会数景物好,齿发未老胸襟豪。

当筵引满角胜负,金船滟溢翻红涛。间折圆荷代举酌,坐客骇去如奔逃。

我乘馀勇兴尚逸,直欲拍浮腾巨艘。此来病质极枯瘠,两目眵泪颠无毛。

较前饮量复何有,十分耗谢馀釐毫。复婴风眩戒食味,馋口绝望沾珍螯。

虽然公酝敢轻用,留吞药剂倾甘膏。纵逢嘉客衒公贶,三爵已命缄封牢。

锦堂风和弄弱柳,螺榭日暖烘夭桃。兹辰庆我重加惠,勉与父老同春遨。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辛夷花

宋代韩琦

辛夷吐高花,卫公曾手植。根洗今已非,不改旧时色。

平泉几易主,况乃剌史宅。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维扬好

宋代韩琦

二十四桥千步柳,春风十里上珠帘。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