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929篇诗文
送交代董矩堂赴召 其三
宋代:李曾伯
溯风绣节洞庭滨,作噩重逢未识真。不谓颓龄来岭海,乃承华武接星辰。
公捐累印轻于叶,我愧满襟皆是尘。从此庙堂医国去,好留肘后遗陈人。
用谈笑青油幕为韵贺吴叔永制机 其三
弟兄眉最白,人物眼常青。论事犹迎刃,谈兵若建瓴。
吁谟皆上策,道德有强形。办却聊城矢,还书剑阁铭。
右司周炳仲亦用韵并和以谢之
谁将拙句彻名流,勾引春风入笔头。廊庙喜登端士用,田园盍为故人谋。
曾芳草外思淮事,应海棠边念蜀游。细雨挑灯成朗诵,剧谈如共峡江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