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儒

王鸿儒(1459-1519),字懋学,别号凝斋,明·南阳府(今河南省南阳县)人。少小聪慧,敏悟绝人,家贫为府书佐。书法欧、颜,作字端劲有古法。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中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出为山西提学佥事,进副使,官至户部尚书。明朝前、中期著名诗人、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 16篇诗文

人物生平

  天顺三年己卯(1459年)1岁 出生于南阳府(河南省)南阳县陆营乡孟家村(今王宅村)。

  成化二年丙戌(1466年)8岁 在本村义学教师的关心和资助下入学受教。

  成化十一年乙未(1473年)14岁 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县学。

  成化十一年乙未(1475年)16岁 在参加知府段坚为选拔人材举办的由40多人参赛的“才子宴”上考取第一名,荣获“南阳才子”之盛誉。并选录前8名,其中7人留在府、州、县中当吏员,知府段坚唯将其送豫山(独山)书院深造,免缴学费并以自己的俸禄予以资助。广交了包括3位王爷在内的一大批朋友。

  成化十三年丁酉(1477年)18岁 学业完成,

  

文学创作

  王鸿儒的散文数量颇丰。从体裁上来讲,多而杂:有“序”、“记”、“文”、“论”、“辩”、“议”、“书评”、“杂录”、“传”、“墓志铭”、“碑文”、“赞”等等;从内容上讲,有记实性的、应酬性的、学术性的、史论性的、政论性的,等等。而其中思想、艺术价值较高的当属他的“序”、“论”、“议”、“辩”类散文,它们多表达了作者对政治及史实的见解,多属政论、史论文范畴。如其《〈三公篇〉序》中,主要阐述了为臣之道:君主代表国家,国治则需君仁、君义、君正,而这一切皆需为臣者“格君心之非”,尽心辅佐君主。因此,要求为臣者不只要精心为政,且要德才兼备。文章表面上是泛论为政之道,实乃隐含对当政者乱政的不满和对时政的警告。在《读〈战国策〉》中,王鸿儒

  
王鸿儒的诗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读东汉外戚传

明代王鸿儒

金貂赫奕侍中家,恩托椒房宠莫涯。
连苑高楼临紫陌,倾城名妓按红牙。
君王自是光明烛,竖子终为顷刻花。
所惜覆车无戒者,青编常遣后人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沁州道中

明代王鸿儒

十年江左宦情阑,此日并门复强颜。
细柳依依标北道,生烟漠漠护前山。
数声清管鸣蛙沸,一点黄尘探骑还。
回首中原渺千里,白云飞处是乡关。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自浑源赴大同道中

明代王鸿儒

仆从衣裘薄,溪山冰雪深。
西风吹剑首,晓日照琴心。
慷慨平胡策,凄凉出塞吟。
书生徒有志,但恐二毛侵。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