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念孙

王念孙

王念孙(1744年 ——1832年),江苏高邮人,字怀祖,生而清羸,故自号石臞。王引之之父。自幼聪慧,八岁读完《十三经》,旁涉《史鉴》。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工部主事、工部郎中、陕西道御史、吏科给事中、山东运河道、直隶永定河道。王念孙平生笃守经训,个性正直,好古精审,剖析入微,时与钱大昕、卢文弨、邵晋涵、刘台拱有“五君子”之称誉。历10年完成《广雅疏证》上、下两册32卷。曾奉旨编纂《河源纪略》一书,还著有《读书杂志》82卷、《释大》1卷、《王石臞先生遗文》4卷等。► 4篇诗文

出身

  王念孙之父王安国,字书城,号春圃,雍正二年(1724年)殿试一甲二名进士(榜眼),官至吏部尚书,曾延请戴震为念孙授读,于文字、声韵、训诂之学,尽得其传,《清史稿》有记载:“初从休宁戴震受声音文字训诂,其于经,熟于汉学之门户,手编诗三百篇、九经、楚辞之韵,分古音为二十一部。于支、脂、之三部之分,段玉裁《六书韵表》亦见及此,其分至、祭、盍、辑为四部,则段书所未及也。念孙以段书先出,遂辍作。”年二十余,与李敦贾田祖晨夕过从,饮酒歌诗,质疑问难,又常与刘台拱、任大椿、程瑶田书札往来,研讨古学,阐发叔重,康成阃奥,翁方纲赠以楹联云:“识过铉锴两徐而上,学居后先二郑之间。”可谓颇得其实,可见王念孙青年时所诣已如此高深。乾隆三十一年(  

学术成就

  训诂

  作为徽派朴学的嫡系真传大师,王念孙运用就古声以求古义、从假借字以求本字和以意参逆而不墨守的方法和态度,从事训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由于中国古代文字学重形不重音,王念孙针对这一局限,用了十年的时间,采取为《广雅》作注的形式,援引经传,旁采众说,详加考证,就古声以求古义,改正原书错字、漏字、衍字等讹误甚多,遂写成《广雅疏证》,该书颇具创见,对中国古代训诂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自言:“训诂之旨,本于声音,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其子王引之“大人之治经也,诸说并列,则求其是,字有假借,则改其读。盖熟于汉学

  
王念孙的诗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晚泊湖口

清代王念孙

落日澹湖津,远水平于掌。云间万树浮,天末孤烟上。

靡靡渚花静,摵摵蒹葭响。空翠漾我舟,川光夕滉漭。

遇物聊自适,地僻任俯仰。清风左右来,习习形神爽。

浩歌酌余霞,曲尽延幽赏。睇彼孤雁飞,独掠平芜往。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偕任子田游东阿山中

清代王念孙

出郭眄遥岑,极目暧葱茜。局步陟崇冈,幽境齐所愿。

扪萝俯翳屏,披榛诧凌乱。触穴发殊响,心寂乃能辨。

林密天光微,径转石状变。落日映前峰,后顾采逾绚。

夕霭薄空翠,势与飞鸟散。缅想临淄侯,灵躅留山县。

彳亍寻旧溪,临风一长叹。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河间道中遇雷雨作

清代王念孙

连山走云气,掣电相追飞。风吹白草短,雨卷黄埃来。

霹雳迸我前,嵯峨为之隳。驱车石梁下,惝恍精魄迷。

漠漠斗神鬼,惨惨横蛟螭。腾翻曜躔坼,陟落银潢低。

苍昊不可仰,孤光激轮啼。百谷同一声,下上争喧豗。

移时吐羲魄,斜曛暄湿衣。长虹驰远景,飞挂荒城西。

行行日已暮,仆马同疲饥。谢尔朱门子,高堂戒勿垂。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