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刘孝绰
菱茎时绕钏,棹水或沾妆。不辞红袖湿,唯怜绿叶香。
刘孝绰
(481—539)南朝梁彭城人,本名冉,字孝绰,小字阿士。七岁能文,年十四,代父起草诏诰,号“神童”。梁武帝天监初,起家著作佐郎。后迁尚书水部郎。作诗得武帝嗟赏。累擢秘书丞,廷尉卿。被到洽所劾,免官。位终秘书监。► 65篇诗文
谒文山祠次同游诸公韵
明代:顾清
东风一梦过钱塘,直自元丰兆靖康。终岁诸公讲和战,到头赤手树纲常。
生前骨肉山河碎,身后辉光日月长。新庙城南更雄丽,公忠遗种讵荒凉。
点绛唇(惠山夜月赠鼓琴者,时作流水弄。)
宋代:毛滂
临坪道中
明代:林光
沾衣不足惜,五月雨生凉。崖树层层画,山花淡淡妆。
肩舆穿绝峤,步涧背馀觞。百里临坪路,来拈一炷香。
过万柳堂有感
清代:孟淦
当年万柳壮金台,此日空堂遍草莱。偶有客从三径过,绝无人处一花开。
莺啼杂树春将暮,风满危楼雨欲来。不尽深情凭吊里,鞭丝帽影暂徘徊。
及第后将谒告先归留赠成甫
宋代:晁补之
(481—539)南朝梁彭城人,本名冉,字孝绰,小字阿士。七岁能文,年十四,代父起草诏诰,号“神童”。梁武帝天监初,起家著作佐郎。后迁尚书水部郎。作诗得武帝嗟赏。累擢秘书丞,廷尉卿。被到洽所劾,免官。位终秘书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