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庆东原·忘忧草

元代白朴

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劝诫 友人 抒情 人生 闲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看看忘忧草,想想含笑花,劝你忘却忧愁,趁早离开官场。能言善辩的陆贾哪里去了?足智多谋的姜子牙哪里去了?文韬武略的张华哪里去了?千古万代的是非曲直,都成了渔人樵夫们一夜闲话的资料。

注释
双调:宫调名,十二宫调之一。庆东原:双调曲牌,又名“庆东园”“郓城春”。定格句式为三三七、四四四、三三,八句六韵。首两句及末两句一般要求对仗,中间三个四字句宜作鼎足对。常用以抒发豪放感情。
忘忧草:即萱草,俗名金针菜,花可食,食后如酒醉,故有忘忧之名。
含笑花:属木兰科,花如兰,“开时常不满,若含笑焉”,故名。

创作背景

  《庆东原·忘忧草》系叹世之作。叹世是中国古代文人长写不疲的题目。尤其是南宋词,许多篇章包容有山川之叹、家国之叹、身世之叹。元曲家继承了这一题目。但元代知识分子的叹世,自有与其前辈十分不同的特点。这首小令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此曲作者白朴一生坎坷,在他年幼的时候,便遭受到了战争的祸害。后来长大成人,对侵略者的残暴行为一直不能释怀,后又遭妻离子散,这都造成了他一生不愿做官的事实。他虽一直以归隐自居,但无法对残酷现实熟视无睹。但对于当时的作者而言,归隐田园可以放浪形骸,可以与世无争。这篇散曲也就是作者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77-178
2、 滕 森.元曲三百首彩图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64

赏析

  这是一支劝勉友人出世的曲子。全曲以两种植物起兴,劝人忘却忧愁,常含笑口。作者因为要把“忘忧”和“含笑”当成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只有在摆脱了名利之后才能达到,所以才写忘忧草、含笑花,以表示不为忧愁所扰,含笑人生的情怀,而用别的花、草不能配合词曲的主旨。而要从根本上摆脱人生的烦恼,宜及早挂冠,即辞官。作者在这里间着一个“宜”字,意谓抛弃功名、脱离官场宜早不宜迟。

  接着,曲子以一个鼎足对,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提及三个历史人物:善辩的陆贾、多谋的子牙、充满豪气的张华。这是为了表明人才无用武之地,不如早日归隐。按“庆东原”调式四五六句都是四字句,故一连排比三次的“那里也”是衬字。这三处衬字极为有用,它们拉长了叹息的语

  
白朴

白朴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16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忆江南 其四

宋代范安澜

江南忆,太息最高峰。今日庄严供佛地,当年歌舞馆娃宫。

春梦一场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吊彦深

元代杨弘道

何物如金惜,医来欲致功。难遮前路黑,惊见缺壶红。

北渚遗居室,东郊寓殡宫。劳心成底事,五十六年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冬暖

明代刘基

今年南国天气暖,十月赤城桃有花。
江枫未肯换故色,汀草强欲抽新芽。
野畦落日舞残蝶,小池过雨喧鸣蛙。
城上几时罢击柝,愁见海云蒸晚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易水行

清代屈大均

荆卿匕首渐离筑,诸侯宾客一时哭。筑声总为故人悲,下报知交擿不迟。

白首相要在一死,缟冠相送未多时。生劫宁因燕太子,深雠多为樊于期。

风雨萧萧生易水,一歌直与招魂似。吾家渐离应与俱,彼竖舞阳安用此。

亦知此去事无成,争奈田光一死轻。剑术虽工亦何益,丈夫原不为功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北堂

宋代苏辙

吾庐虽不华,粗有南北堂。
通廊开十窗,爽气来四方。
风长日气远,六月有余凉。
儿女避不居,留此奉爷娘。
爷娘发如丝,不耐寒暑伤。
单衣蕉葛轻,软饭菘芥香。
无客恣卧起,有客罗壼觞。
今年得风痹,摩膏沃椒汤。
念终舍此去,故山松柏苍。
此地亦何为,岁时但烝尝。
白朴

白朴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