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仙子·夜雨

元代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羁旅 孤独 写雨 感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梧桐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浓浓的秋意。一声声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嘀嗒雨声,都使得愁思更浓。夜里做着的归家好梦,一直延续到三更之后。灯花落下,棋子还未收,叹息又将滞留在这新丰客舍。十年宦海奋斗的情景,江南家乡父母的担忧,一时间都涌上了心头。

注释
三更:指夜半时分。
归梦:回家的梦。
灯花:灯心余烬结成的花形。杜甫《独酌成诗》:“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
新丰: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东北。
逆旅:客舍。《唐书·马周传》记,唐人马周未发迹之前,客居新丰,遭店主人冷遇。这里以马周自况,

赏析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首先渲染了伤感的情绪,“梧桐”、“芭蕉”、“夜雨”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总是和离愁、客思、寂寥悲伤联系在一起,全曲描写在凄凉寂寞的旅店里,形孤影单、卧听夜雨的情景。曲的起首句以雨打梧桐破题,烘托出“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萧瑟落寞氛围。白居易:“秋雨梧桐叶落时。”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长信秋词》)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梧桐作为凄凉悲伤的象征,给文学赋予了很深的悲情含义。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

  

赏析二

  这是一首悲秋感怀之作,不但写伤秋的情怀,也包含了羁旅的哀怨,更有对父母的挂念。作者先写秋叶和秋雨勾起了心里的烦愁。梧桐落叶声声似乎提醒人秋天来了,雨点打在芭蕉叶上也仿佛都在人心上不停地增添愁怨。三更才勉强入眠,不过三更就又醒了来,连一个好梦都没法做成。摆起棋盘,独自下棋消遣,灯花落尽,棋局仍未撤去。深叹客旅他乡,十年一觉黄粱梦,功名未成;而父母留在家中,又未得回去服侍尽孝。这种种的烦忧一齐涌上心头,让人愁思百结,感慨不已。全曲语言简洁,风格自然清雅,意境优美。

  曲作一开始就用鼎足对形式:“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既点明了时间、环境、又照应了题目,更交待了此曲的感情基调。梧桐叶落

  

创作背景

  这首曲的创作时间不详。此曲为作者漂泊在外,栖宿在旅店里逢夜雨时所作。   

参考资料:

1、 薛祥生.《历代词曲赏析》.济南:明天出版社,1990:370

徐再思

  徐再思引(1320年前后在世),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约100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任讷又将二人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 3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月夜怀徐冰壑

宋代顾逢

静掩书斋对短檠,夜深风露逼人清。
遥思万壑千山里,猿正啼时月正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心公二首 其一

明代释函可

念子何偏切,为人念独艰。相期一种意,不在百年间。

古圣了无异,高名岂是閒。遥知吟倦处,徙倚望他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访曾参军留酌遇冯朱二山人同集

清代李英

参军高兴剧,醉客酒如渑。意气论千古,风流冠五陵。

朱家名自侠,冯衍赋偏能。不厌貂裘敝,恒阳共一登。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至后叶孺韬至自太平偕诸子集石巢夜饮

清代梁朝钟

霜落芦苇姑熟还,青萍白酒月湾湾。频呼衣薄客不去,剪烛开窗雪满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陵寄灵一上人

唐代皇甫冉

西陵遇风处,自古是通津。终日空江上,云山若待人。
汀洲寒事早,鱼鸟兴情新。回望山阴路,心中有所亲。

徐再思

  徐再思引(1320年前后在世),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约100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任讷又将二人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