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折桂令·客窗清明

元代乔吉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紧窄的窗户,小巧的窗纱,拓露出一方视野的空间。窗外飘打过多少阵风雨,而梨花还是那样的耀眼。不须说客灯前黯然的心绪,孤枕畔旅居的伤感,我的思念总是飞向很远很远。太多的清愁催出了三千丈的白发垂肩,再久的繁华不过是春梦一现。忽然间,我发现居民家飘出一缕缕轻烟,从杨柳树两边升起,渐渐爬上了高耸的屋檐。

注释
窄索:紧窄。
甚:甚是,正是。
檐牙:檐角上翘起的部位。

参考资料:

1、 关汉卿.《元曲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4月:第179页
2、 齐义农.《诗情画意品读元曲》: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1日

鉴赏二

  这支《折桂令·客窗清明》小令表现的是一位客居在外的游子的孤独感和失意的情怀;亦可看成是作者漂泊生活与心境的写照。从“五十年春梦繁华”一句推测,此曲约写于作者五十岁左右。

  开头三句写即目所见的景物。清明时节,时届暮春,经过风吹雨打,窗前的梨花已日渐凋零了。这是透过窗棂所看到的外景,写景的观察点是在窗前,故二、三句描写窄索细密的窗帘和小巧玲珑的窗纱,以扣紧题目中的“客窗”两字。接着用“甚情绪灯前”的一个“甚”字,领起以下三句,由景及情,渐渐道出了客子的愁苦情怀。一个客居在外的人,面对孤灯一盏,当然没有好心情。客中的情怀、重重心事和天涯漂泊的苦况,萦绕在枕边耳际。这万千的心事,作者仅用了以下两句来进行概括:“

  

鉴赏一

  乔吉卒于至正五年(1345)二月,生年已不可考。但曹寅本《录鬼簿》说他“江湖间四十年,欲刊所作,竟无成事者”,他在《录么遍·自述》中也有“批风抹月四十年”之语,则享年至少在六十岁以上。从本曲“五十年春梦繁华”句来看,当是他五十岁进入老境的作品。

  这首曲写的是清明,却从“客窗”的意境表现,不消说客愁才是真正的主题。诗人先从窗外的一角春景领起,转入“窄索帘栊,巧小窗纱”,实已显现出自己囿守客居一方小小天地的情状。而临窗所见的,是“风风雨雨梨花”。风雨、梨花,固然是清明时节的典型景物,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寒食花开千树雪”;但以“风风雨雨”来配合“梨花”,那就难免使人感到“可恨狂风淫雨恶,晓来一阵,晚来一

  
乔吉

乔吉

乔吉(约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 [1]  太原(今属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 7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捣练子 赠中条山无为子

金朝马钰

志为剑,慧为刀。石娥劈玉见金鳌。戏青莲,跃碧涛。刀圭饮,胜香醪。六三公子著绯袍。系云腰。万万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八月十五夜承夏仲寅停舟邀饮江上有作和韵

元代刘崧

断岸荒榛一片秋,驻帆感子意绸缪。几家明月窥瑶席,此夜清风动綵舟。

桂影拂云通海色,角声如雨说边愁。多情共对金陵酒,肠断他年独倚楼。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顾二参议抗志物外复不忘宦游寄诗嘲之一首

明代黄省曾

早识宦为梦,巳窥生是虚。吾谈白马论,尔爱绝交书。

王子疏堪笑,嵇生懒自如。若何秋日暮,犹事大夫车。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九弟菊辰

清代曹士鋐

画个清宵立月图,思家我与少陵俱。可将诗句先题好,寄到榕城写入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舟中观马目乌龙山

元代方回

一从为郡后,来往十年间。
自笑成何事,犹容看此山。
旧人多粗给,老子愿常閒。
今晚归书屋,溪僧定叩关。
乔吉

乔吉

乔吉(约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 [1]  太原(今属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