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折桂令·寄远

元代乔吉

怎生来宽掩了裙儿?为玉削肌肤,香褪腰肢。饭不沾匙,昨如翻饼,气若游丝。得受用遮莫害死,果诚实有甚推辞?干闹了多时,本是结发的欢娱,倒做了彻骨儿相思。
女子 抒情 相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为什么宽掩了绸裙?是因为肌肤损削,玉腰消瘦。吃饭不愿沾匙,睡觉像翻饼一般折腾,呼气细微像游丝。但只要能生活在一起不害怕性命,果然是真心诚意,万死也不推辞。可惜白白地闹腾这么久,本来是结发夫妻的欢乐生活,到头来却成了彻骨的相思。

注释
怎生:为什么。
为玉削肌肤:因为玉体减少了肌肤,即人消瘦了。
香褪腰肢:腰肢瘦了。
游丝:空中飘飞的细珠丝,比喻气息微弱。
遮莫:即使。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折桂令·寄远

赏析

  起首一问,实是自怨自艾,却引起了读者的注意。裙儿宽掩,自然是因为身体减瘦的缘故,以下接出“玉削肌肤,香褪腰肢”的答案,自在意料之中。但我们并不觉得累赘,这是因为它强调了女主角的消瘦憔悴,且从“玉”、“香”的字样中,暗示了她在此前的年轻美丽。“自从别后减容光”,古代年轻女子玉削香褪,谁都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然而本曲所写女主角相思断肠的表现却不同寻常,细腻如绘而又令人触目惊心。“饭不沾匙,睡如翻饼,气若游丝”,活画出一位吃不香、睡不着、病恹恹的多情女子的形象。这三句同往后徐再思《蟾宫曲·春情》的“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都是曲中善于言情的名句。女子忍受着相思的折磨,而作者则进一步揭示出她一往情深、至死不悔的内心世界。“

  
乔吉

乔吉

乔吉(约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 [1]  太原(今属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 7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和叔 其三

宋代李正民

木落山高断旅魂,可堪云水隔烟村。分甘赖有东屯稻,托赠初无西瀼园。

淮上纷纭鼙鼓震,海隅络绎羽书奔。何时却得同樽酒,弟劝兄酬笑语喧。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四时四首 其二 夏

宋代梅窗

曲涧跳珠碎,丛山叠翠浓。竹新敷影薄,閒看倚枝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园述感

明代区怀年

半亩芳阴长碧荃,十年孤愤答龙泉。愁同谢豹深藏影,欲借巫咸试问天。

幽戺石苔空返照,短篱霜叶带疏烟。萧条里闬秋堪赋,何处青山有暮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七日龙潭篇

明代邓云霄

佳节过天中,和风吹水面。弦歌盈乐土,花径开芳甸。

东官芳甸湛清华,锦作晴川玉作砂。竹暗名园连鸟道,桃深僻坞隐人家。

名园僻坞蟠深奥,别敞龙潭澄碧绿。榴花古渡溯沿洄,铜岭悬崖森结束。

宛如巫峡控三巴,恍似武陵穿九曲。不独山川相映带,更兼楼阁纷联属。

中有龙宫水府通,水晶院宇何玲珑。万丈阴沉含雨气,四时光怪闪腥风。

海天风雨龙神现,水族乘潮逐飞电。晴来青镜照菱花,雨后黄涛奔竹箭。

泛罢蒲觞雨渐收,倾都七日竞龙舟。金鳞火鬣腾高浪,伐鼓齐桡下急流。

夹岸垂杨摇锦旆,窥帘少妇倚琼楼。水龙稳睡澄潭里,木龙乱趁风涛起。

角胜争雄响若雷,繁弦丽曲喧于市。潭中聚市沸笙歌,舟上倾杯溅绮罗。

已羡鄂君骄拥被,争看洛女解凌波。联舟士女闲游戏,菡萏芙蓉相并媚。

万舫俄惊仙令来,双凫忽驾清风至。人陪仙令宴仙舟,杯酒留连更唱酬。

谁云郢曲压巴调,还许渔人和棹讴。曲终暗洒怀沙泪,明水江蓠堪寄酹。

三闾遗韵和应希,千古骚人吾辈在。吊古悲歌起暮愁,昔年曾向楚南游。

搴芳坐叹三湘冷,作赋平吞七泽秋。归来已署江湖长,今日龙潭惬清赏。

遥望烟笼杜若洲,还疑身在湘江上。粤海湘江隔几重,逐臣沦落竟孤踪。

可怜古狱空沉剑,岂信高冈有卧龙。真龙画龙谁复辨,覆雨翻云谁忍见?

刻木虚张鳞甲威,掀波便作玄黄战。阅尽人情黯自悲,怀仙欲与白云期。

蓬莱弱水舟难到,愿借长房竹一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中秋维舟君山看月二首

唐代李群玉

汗漫铺澄碧,朦胧吐玉盘。雨师清滓秽,川后扫波澜。
气射繁星灭,光笼八表寒。来从云涨迥,路上碧霄宽。
熠耀游何处,蟾蜍食渐残。棹翻银浪急,林映白虹攒。
练彩连河晓,冰晖压树干。夜深高不动,天下仰头看。
乔吉

乔吉

乔吉(约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 [1]  太原(今属山西)人,元代杂剧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