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龙阳县青草湖

元代唐珙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写景 叙梦 纪游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洞庭湖被萧瑟的秋风吹老,多情的女神湘君也因悲秋而一夜间增添了许多白发。
喝醉后不知道是天上的星辰倒映在水中,清朗的梦中,我好似卧在璀璨的星河中。

注释
龙阳县:即今湖南汉寿。
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
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天在水:天上的银河映在水中。

参考资料:

1、 王洪,乔力等.唐诗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1991年

所写

  此篇是元末明初诗人唐温如唯一的传世之作。关于这位作者,历史上没有片言只语的记载。然而,就是这一首他唯一的传世之作,让人们深深地记住了他。借助于这样的一首短短的七言绝句,读者所能体悟到的,则是诗人特有的精神风貌。这首诗就像是他的一幅自画象,读过之后,诗人的精神风貌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诗题中的“龙阳县”,即今湖南汉寿。“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诗题中说“青草湖”,而诗中又写“洞庭”,是两水相连相通的缘故。

  这是一首极富艺术个性的纪游诗。

  诗的前两句“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把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眼前壮阔的自然景色描绘巧妙地结合

  

赏析

  一、二两句,诗人由对眼前自然景色的深广感受而引起对神话中人的向往,借以对神话的幻想,反映出是时境界的逐渐深入。“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诗中境界由一“老”字带起。秋风飒飒,洞庭湖水渺渺茫茫。那景象,与春日轻漾宁静的碧水相较,是和乐世间另一面的深邃的人生。诗人所思所忆渐渐入深。所思所悟如何细言,唯有诉付对白发湘君的神往,那江山与人生的化境,即是这般深沉了!传说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那宿命却如何可及呢?此夜洞庭可老,湘君如约此等情境,复能何言?这等思悟境界深广,洞庭深广的秋色可谓遇到了知音。思绪沉沉,竟至幻象,昼晓和乐尘世,此夜却换了人间。以神抒情,寄思于景,至幻乃深。

  “醉

  

唐珙

  唐珙,字温如,元末明初诗人,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南宋义士、词人唐珏在至元中与林景熙收拾宋陵遗骨,重新安葬,并植冬青为识。在乡里以诗知名,但所作传世不多。生平仅略见于《御选元诗》卷首《姓名爵里》 、《元诗选补遗》小传。

► 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雅山寺

元代陈高

上方殊胜地,长者给孤园。挂壁袈裟净,生阶秀草繁。

楼光凝晚照,树色映前村。法食干戈际,真知象教尊。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蒋祠部北上

明代胡应麟

岂意青云客,飘然过草堂。龙门留问字,凤阁待含香。

万树长杨外,千花太液傍。何人年弱冠,议礼动明堂。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管山人游山东 其四

明代孙继皋

当年五岭屐痕斑,五岳从今次第攀。游遍写将图画里,梅花一夜满名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时苗留犊图二首 其一

元代叶颙

秩满言归父老忧,临岐分犊较蝇头。男儿利物忘天下,未必区区在一牛。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滦都寓兴

元代马臻

昨夜分明梦到家,庭前开遍石榴花。龙门不放东风过,五月平滦雪满沙。

唐珙

  唐珙,字温如,元末明初诗人,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南宋义士、词人唐珏在至元中与林景熙收拾宋陵遗骨,重新安葬,并植冬青为识。在乡里以诗知名,但所作传世不多。生平仅略见于《御选元诗》卷首《姓名爵里》 、《元诗选补遗》小传。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