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七夕穿针

南北朝柳恽

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
迎寒理衣缝,映月抽纤缕。
的皪愁睇光,连娟思眉聚。
清露下罗衣,秋风吹玉柱。
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

鉴赏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令之一,相传在七夕的晚上牛郎织女一年相会一次。据《荆楚岁时记》记载,这天晚上,妇女们纷纷以彩色线穿七孔针,于庭院中陈列瓜果乞巧。民俗流风所及,七夕也成为六朝诗人咏歌的热点。除了歌唱牛郎织女外,“七夕穿针”的作品也不在少数。如梁简文帝萧纲诗“怜从帐里出,想见夜窗开。针欹疑月暗,缕散恨风来”、刘遵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向光抽一缕,举袖弄双针”。柳恽的《七夕穿针》,虽然题材也是传统的闺怨,但比起前面各家来,诗的内容更加丰富,意境也开拓得较深。

  诗歌发端“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且不提七夕穿针,而先说明丈夫从军代地(今河北、山西北部),妻子独处闺中,各色衣裳,无心料理。然而瞬间已到七夕,

  

柳恽

  柳恽,字文畅,生于宋泰始元年(465年),卒于梁天监十六年(517年)。祖籍河东解州(今山西运城),南朝梁著名诗人、音乐家、棋手。梁天监元年(502午)萧衍建立梁朝,柳恽为侍中,与仆射,著名史学家沈约等共同定新律。以后在朝中,历任散骑常侍、左民尚书,持节、都督、仁武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今广东广州)刺史。又“征为秘书监、领左军将军”。曾两次出任吴兴(今浙江吴兴县)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梁天监十六年 (517年)卒,享年53岁。赠侍中,中护军。► 2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夜遣内人还后舟诗

南北朝萧纲

锦幔扶船列,兰桡拂浪浮。去得犹文水,馀香尚满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前住瑞竹寔禅师

宋代刘弇

清矑上人四十馀,二十爰祝发与须。惟桑与梓旧螺水,四维陁典卧起俱。

阳岐有嫡嗣曰勇,得法殆亦西佛如。昂昂出世建业寺,譬土囊口纳众嘘。

金耏子有吼物志,卷钵摄筇重趼趋。玄契妙悟似不偶,得未曾有才斯须。

生平学解一朝尽,贰负臣忽脱帝拘。无端梅柳漏春信,成蹊桃李言略无。

顷抛瑞竹依章浒,埋照接衽最下徒。楮衾菅席聊卒岁,末俗未觉谁龙猪。

苍岑白涧谢人境,南若楚岳旁匡庐。斜幅绕胫凑初学,蝉联大刹知几区。

又其甚者控阛阓,金碧烂日倾国都。如师不使正法席,笑众释子何朱愚。

玉虎蛰音久不吐,是使一世狻猊虚。陋禅趁块掩孤唱,何啻鸡蹠堤江湖。

泸川南子素狂直,为不平者有矣夫。虽师理自无固必,欲得垂手可后乎。

由来世事多反覆,使我北望长嗟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胡枢横山堂 其四

宋代葛立方

春过木浓山转翠,旱馀湍减石添痕。主人正自笏拄颊,客子底容裾撇门。

好鸟傍人窥野核,乱云释峤落芳尊。真成命驾轻千里,李杜文章得细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雨屋书声

明代张宁

兀坐读遗经,青灯照寒雨。风送隔墙声,并入芭蕉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檗坞四丈杂感诗 其一

清代王铁珊

士风燕赵惯悲歌,南市楼台数广和。十日大酺频际会,两都旧赋苦研磨。

金牛雪塞朝窥牧,石马天池夜涉波。见说蒿宫亲撤乐,简兮贤者意如何。

柳恽

  柳恽,字文畅,生于宋泰始元年(465年),卒于梁天监十六年(517年)。祖籍河东解州(今山西运城),南朝梁著名诗人、音乐家、棋手。梁天监元年(502午)萧衍建立梁朝,柳恽为侍中,与仆射,著名史学家沈约等共同定新律。以后在朝中,历任散骑常侍、左民尚书,持节、都督、仁武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今广东广州)刺史。又“征为秘书监、领左军将军”。曾两次出任吴兴(今浙江吴兴县)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梁天监十六年 (517年)卒,享年53岁。赠侍中,中护军。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