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喜迁莺·晓月坠

五代李煜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馀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埽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写景 时光 思念 恋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拂晓的月亮坠下蓝天,夜空云雾已经微淡,默默无语倚在枕上。梦醒仍恋芳草绵绵,雁声消失遥远天边。
啼晓的黄莺散,零落的飞花乱,只留下寂寞画堂深深院。任落红遍地休扫它,留待跳舞人回当地毯。

注释
喜迁莺:词牌名。
坠:落下。
微:疏淡。
欹(qī):斜倚。
馀(yú)花:馀即余,残花。
埽(sào):扫去。
尽从伊:这里指全由落花,任凭它飘落一地。

参考资料:

1、 蒋方编选.《李璟李煜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18-120
2、 张玖青.《李煜全集》.武汉:崇文书局,2015(第二版):39
3、 高文炳编著.《唐宋词选译赏析》.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78

赏析

  李煜为南唐末代国君,虽不通为政之道,却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词皆妙,尤以词的成就。此词抒发春天的思念之情,写得悠然深远、余味无穷。上片“梦回”二字交待词人情感之引起,下片借场景继续抒写思念之情。这首词是其软禁生涯的泣血之作。

  词的上片写彻夜梦思的情状与伊人消息沉沉。这汹涌而来的思念,大抵是多日以来早在心理埋好伏线,以至于入梦时,李煜也舍不得将其丢掷一旁,多情伤别,梦寐萦怀,然而梦中究竟有多少字,他只字未提。“晓月坠,宿云微”,这两句对偶,描写晓月西沉,暮云渐上,一片祥和之色与梦回后的惆怅。这种气氛使得词人便更加思念远方的人,不知不觉魂归梦中,情思悠悠,伊人之芳香弥漫在词人整个心中,在梦乡里,只见雁影

  

创作背景

  李煜亡国归宋后沦为阶下囚奴,因为北宋禁令对其的严厉,所以心中产生不满却无法倾诉,所以写下这篇相思之词,来反映出其当时的内心苦痛与酸楚。   

参考资料:

1、 王光鹏.《李煜词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25
李煜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8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为痴绝和尚赞初祖达磨并马大师画象 其一

宋代释居简

穿耳耳未尝穴,缺齿齿未尝折。北度一苇可航,西归只履自挈。

或谓之空劫已前中流砥柱,或谓之拈花已后金口木舌。

或曰正宗别调,又曰直指曲说,皆非吾之所谓道也。

若夫求大乘器,走十万里,俟人作兴,器岂大乘。夙负先觉,礼闻来学。

学而知之,既远且邈。负是四者,吾恐五竺之铁不足铸此错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又和郑府判侯字韵

宋代杜范

野人漫学事王侯,宦牒相从得俊游。
著眼丹铅常午夜,转头萸菊已深秋。
几多陈迹成今古,莫对清尊话去留。
自幸趋隅陪玉尘,如今何止识荆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吴门秋月十五首 其四

明代邓云霄

桂殿云屏风露侵,广寒应有辟寒金。怪将灵兔千年杵,散作秋声万户砧。

团扇歌残金屋冷,玉箫吹去凤楼深。从来人意同天上,碧海青天夜夜心。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閒居十咏 其八

元代仇远

翠袖佳人倚暮寒,双禽踏破玉阑干。空山月落春风换,直作罗浮梦里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上京道中杂诗十二首 其五 枪竿岭

元代黄溍

忆昔赐第归,吾母适初度。蹉跎岁月晚,今辰乃中路。

居人誇具庆,游子惭叱驭。兹山称最高,扬鞭入烟雾。

矗矗多峭峰,濛濛饶杂树。崎岖共攀援,踯躅频返顾。

陈情未成表,登高讵能赋!独怜山下水,远向卢沟去。

李煜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