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

五代冯延巳

萧索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
阶下寒声啼络纬,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
闺怨 思妇 爱情 秋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萧索凄冷的秋天夜晚,豆大的泪珠从我的脸上滑落。枕头和竹席微微的发凉,我翻来覆去全然没有睡意。我残存着醉意,就快要醒来。在半夜时分起身,月光明媚得如同白绢一样,夜空如同水一般绵软平静。
台阶下面“纺织娘”悲哀地啼叫这寒凉的秋天。秋风吹向院子里的树,夜晚悄悄,屋内的门也紧闭了起来。只可惜在旧时携手一起经历欢愉的地方,相思一夜就将人折磨的萎靡不振。

注释
萧索(xiāo suǒ):萧条冷落。
珠泪:珍珠大小的眼泪。
坠:指眼泪滑落。
枕簟(diàn):枕头和竹席。
展转:即“

创作背景

  词人此词写于南唐(937年-975年)后期,其时南唐受周、宋威胁,岌岌可危,词人自身在朋党倾轧中屡遭贬斥,在官场上郁郁不得志。词人忧心国事,壮志未酬,但迫于时代限制不得不含蓄隐晦地表达,只好通过闺中怨妇的内心视角写下了这首《鹊踏枝》。   

参考资料:

1、 李晓飞.论冯延巳词“悲喜综错、盘旋郁结”的艺术风格及成因.[D].东北师范大学.2007:13

赏析

  起句“萧索清秋珠泪坠”,前四字写景,点明时节;后三字抒情,表现主人公在伤感落泪。起句情与景的交融,渲染了凄凉萧索的环境气氛,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以下由此出发,层层深入,情与景同时推进。“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枕簟微凉,说明时至秋令;辗转无寐,则言主人公心事重重。同时“萧索清秋”象征着南唐王朝衰败的时局,抒情主人公的“珠泪坠”也暗示词人因忧心国事而难过。

  “残酒欲醒中夜起”,继续承接前面词意,表明主人公睡前曾借酒消愁,暗合“珠泪坠”的意象,睡后又起,则对应“展转浑无寐”。“起”字在这里起关连作用,为全词“词眼”,下面所有词句,都接续这字,描绘“起”后情景。“月明如练天如水”。因“起”而见寒色。

  
冯延巳

冯延巳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15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魏晋桓玄

鸣鹤响长阜。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程秀才下第归蜀

唐代姚鹄

莺迁与鶂退,十载泣岐分。蜀道重来老,巴猿此去闻。
晓程侵岭雪,远栈入谿云。莫滞趋庭恋,荣亲只待君。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笼中鹦鹉

清代路鹤徵

纵有云霄志,其如铩羽何!语言徒自巧,文采累人多。

陇坂关河杳,雕笼岁月过。翠衿浑短尽,愁绝少陵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澎湖九日登高 其二

清代吴性诚

天际微云一抹青,石衔精卫满烟汀。波喧鼍鼓潮声息,风过鱼梁水气腥。

戏马呼鹰空有恨,求仙采药恐无灵。忘情名利身还健,不饮茱萸酒独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米玄晖秀轩诗帖

宋代岳珂

山气之微明,湖光之清浚。
轩中之人秀而隐,予固未之论。
独是一篇之题,自是于古无所与逊。
知益知损,予意犹有俪乎孔门国之哂也。
冯延巳

冯延巳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