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五代牛希济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仁儿在心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新月弯弯如眉毛,没有圆的意思。不忍心看红豆,满眼都是相思泪。
整天劈核桃,那人像桃仁嵌在核壳中一样嵌在我心中。两朵隔墙相望的花,早晚会结成连理枝。

注释
生查子(zhā z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尊前集》注:双调。元高拭词注:南吕宫。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新月:阴历月初的月亮。
团圞(luán):团圆。
红豆:又名相思豆,草本植物,种子形如豌豆。
劈:剖开。桃穰(ráng):桃核。
仁儿:桃仁。这里“仁”与“人”谐音,意思

赏析

  上阕以“传情入景”之笔,抒发男女间的相思之苦。作者借“移情”笔法,赋予视野中的客观景象以强烈的主观情感,使天边新月、枝上红豆都染上别离相思的情愫。“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明为写月,实则喻人,作者以眉比月,正暗示出相思人儿因不见团聚而双眉紧蹙,郁闷不欢的愁苦之态。“红豆”本是相思的信物,但在离人的眼里却是贮满了忧伤,令人见之落泪。一弯新月,数枝红豆,词人撷取传统的寄寓人间悲欢离合、别离思念之情的两种意象,正表达出对爱人的无限深情和思之不得的痛切缺憾。

  就内容而言,下阕为上阕之顺延;就感情的“走向”而言,二者又有着微妙的差异。如果说上阕中写相思还只是借助于意象的寄托,情感的附着还比较虚幻,词中的情绪基调

  

创作背景

  五代后期,词人遭战乱流落到蜀国,为了表达对纯朴爱情的热切追求,借新月、红豆等物写下了这事抒情词。  

参考资料:

1、 王步高 沈广达 史敏编著,大学语文阅读文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09月第1版,第244页

牛希济

五代词人。(872?~?)陇西(今甘肃)人。词人牛峤之侄。早年即有文名,遇丧乱,流寓于蜀,依峤而居。后为前蜀主王建所赏识,任起居郎。前蜀后主王衍时,累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随前蜀主降于后唐,明宗时拜雍州节度副使。► 1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晨趋绮山

明代李寄

盥栉趋寒路,仓皇力易稀。霜桥人少步,曦木鸟群归。

万里浮萍客,三冬薄絮衣。归来犹若此,终日傍人扉。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方洲八景八首 其六 菊径凝香

明代张宁

田下去来久,三径行复期。采采黄金花,照我头上丝。

含英抱幽馥,佳会良在兹。羊肠九折坂,蔓草应正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宿山庵

明代李昱

初夏日长夜渐短,客子颇爱青莲庵。明月皎皎鹤在树,凉风萧萧龙起潭。

小簟琅玕破幽梦,深杯琥珀凝馀酣。关河千里暗芳草,与尔一曲歌江南。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答璧侍者五首 其三

宋代陈造

他日山行不唤船,浪花如雪北风颠。而今已苦山行热,却办鸱夷饷长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战城南

元代周巽

将军初出塞,列阵龙城南。霜飞杀气肃,日落战声酣。

弩彀毒流矢,锋交血染函。单于行系颈,嫖姚且停骖。

凯旋何神速,破敌有兵贪。

牛希济

五代词人。(872?~?)陇西(今甘肃)人。词人牛峤之侄。早年即有文名,遇丧乱,流寓于蜀,依峤而居。后为前蜀主王建所赏识,任起居郎。前蜀后主王衍时,累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随前蜀主降于后唐,明宗时拜雍州节度副使。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