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1)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九逵,以居洞庭西山,称林屋山人,又称左虚子。乡试十四次皆落第,由国子生授南京翰林孔目。好古文,师法先秦、两汉,自视甚高,所作洞庭诸记,欲与柳宗元争胜。有《林屋集》、《南馆集》。► 122篇诗文
岩前通细路,岭外接危峰。梯磴踰千级,烟霞过万重。
缘崖收异荈,步壑数长松。隔屋号朱虎,当窗现黑龙。
蘅兰争酷烈,桃李角鲜秾。隐士多相过,仙人庶可逢。
第能安性命,何患改颜容。炼鼎丹砂熟,倾壶白酒醲。
微茫追绝响,潇洒振孤踪。乡里宜同好,他年必子从。
门有车马客,意气何桓桓。既持倚天剑,复戴切云冠。
自云报恩子,不畏行路难。有能遇国士,一语披肺肝。
而我不解事,抱瑟齐门弹。知己谅难得,盛年唾易阑。
拓落走吴楚,与子聊游盘。怀才既无补,窃禄非所欢。
念彼古豪俊,岂必卑小官。逢时展经济,乃使苍生安。
之子素倜傥,此道期相敦。明当别我去,赠以琴琅玕。
(?—1541)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九逵,以居洞庭西山,称林屋山人,又称左虚子。乡试十四次皆落第,由国子生授南京翰林孔目。好古文,师法先秦、两汉,自视甚高,所作洞庭诸记,欲与柳宗元争胜。有《林屋集》、《南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