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盖相欢冶城下,王壶青系酒如泻。君是南宫第一流,予乃夷门最卑者。
别来看君毛骨奇,美髯大颡仍赤眉。丈夫意气有如此,男儿性命那可知。
结交况复同乡里,年少唯君最知己。相看不忍问同袍,十人几个黄泉里。
生别故园长苦辛,又愁亲老更家贫。三年古戍乡心远,四壁秋风山鬼邻。
桐边校文近有书,书中还道意何如。乃知别后相思苦,未必青云交态疏。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1329篇诗文
玉甃沈寒,金丸摘艳,带得桐溪烟雨。爪痕还说认西施,记仙根、别栽何处。
名园旧主。又那问、间居情绪。翠笼开,祇水荷包却,匀圆如许。
销烦暑。雪藕凉初,颗颗琼浆贮。笑拈纤核打鸳鸯,傍相思、语儿乡住。
浓阴几树。指前度、乘潮来去。恁堆盘、一碧玲珑细谱。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