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上之回

唐代李贺

上之回,大旗喜。
悬红云,挞凤尾。
剑匣破,舞蛟龙。
蚩尤死,鼓逢逢。
天高庆雷齐坠地。
地无惊烟海千里。
抒情 喜悦 期望 歌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皇帝胜利归来,大旗欢舞招展。
红旗如云片连片,旗端羽饰随风卷。
宝剑破匣腾空起,恰如蛟龙舞蹁跹。
黄帝凯旋蚩尤死,战鼓咚咚声震天。
高天雷声欢庆,祥云笼盖大地。
地上无烽烟,海内千里庆胜利。

注释
①上之回:系乐府旧题,汉乐府《铙歌》曲之一。此指天子返回京师。
②大旗喜:用拟人化的手法,写皇帝的胜利使军旗也欢欣飘扬。
③红云:指红色的大旗连成一片,状如云霞。
④挞(tà)凤尾:指风吹旌旗,翩翩拂击旗端羽毛。凤尾:旗上的羽饰。
⑤剑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十月。元和年间,对藩镇多次用兵,取得了一些胜利。如元和元年平定反叛的刘辟,元和二年剿灭镇海节度使李锜。这些对藩镇战争的胜利、对人民是个鼓舞,使元和年间出现史家所说的“中兴”现象。李贺从这些胜利中受到鼓舞,所以写了这首颂诗。   

参考资料:

1、 梁超然.三书斋文存(第三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219-221
2、 徐传武.李贺诗集译注.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399

赏析

  李贺很少写欢庆的诗。他所处的社会本来就很少值得喜庆的事,满目疮痍,叫人喜不起来;另外诗人遭际坎坷,他也很少有欢乐的时候;再加上诗人性格内向,比较悲观。这种种原因,都使得李贺的作品中很少歌颂欢乐、抒发愉快情感的诗歌。这首《上之回》却是一首欢庆胜利的颂歌。

  这首诗一连用了八句三字句,音韵急促,一气流贯,表达极度欣悦的心情。

  “上之回,大旗喜。悬红云,挞凤尾”前四句通过写景突出喜庆的景象。用“喜”字来形容红旗飘扬,使红旗染上了情感的色彩。到处是红旗、好似是悬在天上的红云,红旗上的凤尾相互拍打着。这真像是一片旗的海洋。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被红旗包围着的喜庆的境地里。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24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子中兄子彦弟同游石龙潭余后至失山路 其一

元代刘崧

水落仍穿石,峰回屡隔溪。青山千万叠,容易使人迷。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恻恻吟 其五十

明代彭日贞

荔支红忆醉颜红,笑倚菱歌荡桨同。十里香风人不见,乱荷深处小船通。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孤灯

明代释函可

孤灯如鬼夜幽幽,白发频添照不休。最是愁人风雨后,一生心事五更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晚登南冈望都邑宫阙二首 其一

明代高启

落日登高望帝畿,龙蟠山下见龙飞。云霄双阙开黄道,烟树三宫接翠微。

沙苑马闲秋猎罢,天街车斗晚朝归。明朝欲献升平颂,还逐仙班入琐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卢生

唐代温庭筠

遗业荒凉近故都,门前堤路枕平湖。绿杨阴里千家月,
红藕香中万点珠。此地别来双鬓改,几时归去片帆孤。
他年犹拟金貂换,寄语黄公旧酒垆。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