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寻南溪常道士

唐代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
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
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
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

注释
莓苔:一作“苍苔”,即青苔。履痕:一作“屐痕”,木屐的印迹,此处指足迹。
渚:水中的小洲。一作“者”。
春草:一作“芳草”。
“溪花”两句: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禅: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49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25

鉴赏

  全诗围绕着题目的“寻”字,逐渐展开。“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开始二句就突出一个“寻”字来,顺着莓苔履痕(一作“屐痕”),一路寻来。语言浅淡质朴,似乎无须赘言:那人迹罕至的清幽山径,正是常道士出入往来之地,这里没有人间喧嚣,满路莓苔。履痕屐齿给来访者带来希望和猜想:幽人不远,晤面在即;否则就是其人出晤,相会须费些周折。

  颔联写由顺其路而始入其居境。两句写景平列,用意侧重“闭门”寻人不遇。“白云依静渚”,为远望。

  白云絮絮,缭绕小渚。“依”字有意趣。越溪(或是缘溪)而至其巖扉,近看则“春草闭闲门”,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如果说一路莓苔给人幽静的印象,那么这里的白云、芳草、

  

创作背景

  诗人兴冲冲步行山中拜访一位道士,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在居所远近寻找,仍未如愿,诗人非但没有产生失望惆怅,反而获得精神惬意和心理的满足。此诗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所作的。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27-229
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5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朱槿花

唐代张登

甲子虽推小雪天,刺桐犹绿槿花然。
阳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州雨露偏。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杨妃菊

宋代耶律铸

脉脉无言入醉乡,风流犹记在昭阳。露晞金掌遗春梦,月挂瑶台怨夜妆。

不忆千年倾国艳,祇消一缕返魂香。无情莫比吴原草,更忍尊前舞断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招隐二首 其二

宋代卢襄

日旋月转兮能几时,人间不可以久留兮,缁尘染予素衣。

何不读青苔之篇兮,歌白云之诗。玉书金简号仙籍兮,留芳名其庶几。

然后左苍龙而右青螭,飞羽盖兮张云旂。黄鹄引兮归瑶池,汝将舍此兮安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溪水

宋代张嵲

溪水东流去,何时合大江。
岂无双鲤鱼,附书还故乡。
不忧溪水迟,所恨垅坂长。
临流一叹息,四顾山苍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陈醴源泉夫子过访旋溪书屋喜赋

明代张琚

榕阴深处一堂开,日倚栏干望几回。旧雨不逢排闼至,先生今为看花来。

碧桃红杏飘书带,水色山光入酒杯。听得成连琴数曲,仙风引我到蓬莱。

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