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蓝桥驿春雪飘飘当初你归来之日,秦岭上秋风飒飒如今我离去之时。
每到达一个驿站我都要首先下马,沿墙绕柱东看西樵寻找你的题诗。
注释
蓝桥:桥名。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蓝溪之上。相传其地有仙窟,为唐裴航遇仙女云英处。设有驿站。唐裴铏《传奇·裴航》:“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元九:唐代诗人元稹的别称。元排行第九,因以称之。宋杨伯岩《臆乘·行第》:“前辈以第行称,多见之诗。少陵称谪仙为十二……刘禹锡谓元稹为元九。”
春雪君归日:元稹奉召还京时正逢下雪。
秦岭:
元稹题在驿亭的那首诗说:“千层玉帐铺松盖,五出银区印虎蹄。”“玉帐”、“银区”说明他经过这里时正逢春雪,所以白居易的诗一开头就说:“蓝桥春雪君归日”。元稹西归长安,事在初春,小桃初放;白居易东去江州,时为八月,满目秋风,因此,第二句接上“秦岭秋风我去时”。白居易被贬江州,自长安经商州这一段,与元稹西归的道路是一致的。在蓝桥驿既然看到元稹的诗,后此沿途驿亭很多,还可能留有元稹的题咏,所以三、四句接着说:“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这首绝句,表面上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居易和元稹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下的万顷波涛。
参考资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3074篇诗文读书万卷无一得,寻行数墨知何益。丈夫耻做文字禅,怕与时人号诗伯。
不见黄梅舂米卢,胸中一字全不识。腰间石烂骨皮穿,倩人夜半书廊壁。
祖翁田地坦坦平,儿孙莫更栽荆棘。我在罗浮古洞来,蒲团坐老青山色。
焚尽诗书始出门,门前大道如弦直。南行取路过龙池,龙池之水清且碧。
春风菡萏次第花,赤梢鲤鱼长八尺。眼中明月夺鲸鲵,夜光照见池头客。
相逢知我老诗僧,舍却摩尼问沙砾。笑倾栲栳掷还君,莫昧圆明缀衣祴。
捩转前车戒后车,少壮及时须努力。扑破奚囊未了绿,斩断葛藤千七百。
老僧拭目池上看,雨似盘倾雷霹雳。金鳞透网出重关,方笑蠹鱼心眼窄。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