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哥舒歌

唐代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
吐蕃族至今牧马只敢远望,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

注释
哥舒:指哥舒翰,是唐玄宗的大将,突厥族哥舒部的后裔。哥舒是以部落名称作为姓氏。《全唐诗》题下注:“天宝中,哥舒翰为安西节度使,控地数千里,甚著威令,故西鄙人歌此。”
北斗七星:大熊座的一部分。
窥:窃伺。牧马:指吐蕃越境放牧,指侵扰活动。
临洮:今甘肃省洮河边的岷县。一说今甘肃省临潭县。秦筑长城西起于此。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6-207

鉴赏

  这是唐代西北边民对唐朝名将哥舒翰的颂歌。此诗从内容上看,是颂扬哥舒翰抵御吐蕃侵扰、安定边疆的;同时也通过这个形象寄寓了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理想和愿望。“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第一句是起兴,诗人用高挂在天上的北斗星,表达边地百姓对哥舒翰的敬仰。“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牧马,就其含意而言,也就是代指一切侵扰活动。自从遭到哥舒翰的抵御,吐蕃再也不敢越过临洮进行骚扰。

  这首诗题为《哥舒歌》,哥舒之所以值得歌唱,是因为他戍边抗敌,保国为民。但是,作者并不从激烈的战斗中直接表现他如何英勇善战,如何机智果敢,用兵如神等等,而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来突出主题。诗的第一句就把哥舒翰在人民心中的威望渲染出来。人民为何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是在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哥舒翰领兵大破突厥后西北人民为歌颂其战功而作。哥舒翰多次击退吐蕃侵扰,改变了边境的局面,总体上起到了安定边境作用。因而,当时就有民谣说:“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吐蕃总杀却,更筑两重壕。”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6-207
2、 赵其钧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37-238

西鄙人

  西鄙人,意为西北边境人,相传为唐代五言民歌《哥舒歌》的作者。这首民歌通过对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的歌颂,表达了各族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平朴自然,雄浑粗犷,流传至今。► 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鹿葱诗

南北朝沈约

野马不任骑。
兔丝不任织。
既非中野花。
无堪麕{鹿/加}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卜算子 和师韵

金朝马钰

业重多思算。岂悟爻和象。深谢风仙特地来,便把顽遇唤。忿怒常思难。性烛须教灿。真乐真欢散尽愁,师弟常为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诗送朱用辅北归省墓 其八

明代倪岳

归来一杯酒,聊慰九泉下。秋深有良贾,拟报连城价。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友人边游回二首 其一

明代邓云霄

瘦苦真同塞草腓,敝衣犹带朔云飞。李陵台上曾回首,昔日怀归今始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管大 其四

清代赵怀玉

峨峨黄金台,坦坦长安道。冠盖既纷纷,轮蹄亦扰扰。

公卿多少年,所贵致身早。恣睢丞相嗔,辛苦侯门扫。

枉尺虽直寻,失多补者少。不见槿有华,朝荣夕枯槁。

主父五鼎食,其志在温饱。坚岂移硁硁,白应全皓皓。

穷达亦偶然,荣名以为宝。

西鄙人

  西鄙人,意为西北边境人,相传为唐代五言民歌《哥舒歌》的作者。这首民歌通过对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的歌颂,表达了各族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平朴自然,雄浑粗犷,流传至今。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