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唐代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少年时尚不知为生计而忧虑,到老来谁还痛惜这几个酒钱?
你我争拿十千钱买一斗好酒,醉眼相看都已七十只差三年。
闲来征求酒令穷搜经书史籍,酒醉聆听吟咏胜过领略管弦。
待到菊花黄时自家的酒酿熟,我再与你一醉方休共乐陶然。

注释
梦得:诗人刘禹锡,字梦得。沽酒:买酒。后期:后会之期。
犹:还,尚且。
十千:十千钱,言酒价之高以示尽情豪饮。
七十欠三年:诗人白居易、刘禹锡都生于772年,写此诗时两人都六十七岁。
征:征引,指行酒令的动作。雅令:高雅的酒令,自唐

赏析

  此诗题中“闲饮”二字透露出诗人寂寞而又闲愁难遣的心境。

  前两联,字面上是抒写诗友聚会时的兴奋,沽酒时的豪爽和闲饮时的欢乐,骨子里却包涵着极为凄凉沉痛的感情。从“少时”到“老后”,是诗人对自己生平的回顾。“不忧生计”与不“惜酒钱”,既是题中“沽酒”二字应有之义,又有政治抱负与身世之感隐含其中。“少时”二字体现出诗人少不更事时的稚气与“初生之犊不畏虎”的豪气。“老后”却使读者联想到诗人那种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暮气了。诗人回首平生,难免有“早岁那知世事艰”的感慨。“共把”一联承上启下,亦忧亦喜,写神情极妙。“十千沽一斗”是倾注豪情的夸张,一个“共”字体现出两位老友争相解囊、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

  

创作背景

  作者白居易晚年和刘禹锡交往甚密,唱和齐名,世称“刘白”。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在洛阳,政治上共遭冷遇,使两位挚友更为心心相印。如今年近古稀,相对痛饮,联想到少时的“不忧生计”,不禁感慨万端。二人相约饮酒时白居易便创作了此诗。

  

参考资料:

1、 谢真元.一生必读唐诗三百首鉴赏 英汉对照.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6:653-654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307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溪馆夜坐 其三

明代李之世

野竹乱无次,昏鸦栖不定。灯寒四壁青,坐久春衣冷。

纷虑忽以閒,微酲亦初醒。榻畔来疏钟,泠然发空警。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艳曲十首 其七

明代胡应麟

粉黛徵歌伎,腰肢斗舞人。绿珠金谷艳,碧玉玳筵春。

珊瑚十万树,一一破瓜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依韵答宋中道

宋代梅尧臣

朝回思见子,疲马不及换。
入门呼僮仆,鸡犬屡鸣嚾。
中厨尚青烟,知未毕晨爨。
曾不留我餐,忍馁固已惯。
一接道德言,尘坌洗鄽閈。
复出新录书,令人再三叹。
史汉抉精深,文字光粲粲。
虽然饥肠鸣,耽读忽忘肝。
乃惭素所学,掇拾得浅懦。
穷年诵读人,呷呷类鹅鹳。
较量功实倍,要捷未能半。
麤行与细注,健笔凌东观。
天马万里行,筋骨在蹄腕。
不知始何时,方册已盈案。
譬如涉大海,只见波漫漫。
嗟哉勤且敏,固合处文翰。
九阍未迹历,重云若蔽捍。
蓬瀛咫尺间,将度石桥断。
昔为蛟龙腾,今为野鼠窜。
我亦失其宜,朝出不暇盥。
碌碌食廪为,区区升斗筭。
褊衷诚未堪,欲说虑辞曼。
强希高远踪。终作俗嵬唤。
家匮儿女大,裙襦不遮骭。
既穷懒往还,荣悴异菼薍。
老松唯霜知,古布直火浣。
当期心所照,非效目所翫。
蒙评芜累音,亦发颜背汗。
铅刀况易缺,徒假以金焊。
他人焉可欺,适足见谩谰。
来章特美好,愿镂青玉段。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初食荔枝四绝句 其四

宋代李纲

南海何年贡荔枝,知音千古有杨妃。华清赐浴娇无力,一骑红尘初到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寒夜呈梅深

元代黄庚

空斋对孤客,寂寞似僧家。炉冷频烧叶,灯昏不吐花。

夜长添睡思,岁晚忆年华。吟倦推窗坐,梅檐月未斜。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