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鲁东门观刈蒲

唐代李白

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
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
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
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鲁国的秋天来得早,初霜时便开始割蒲。
挥镰就好象转动弯月,掠过水面生起串串连珠。
蒲草最可珍贵,何必看重那龙须草?
织成草席铺上玉床,清静的夜晚躺在上面多么欢娱。
罗衣能够再次拂扫,不必担心会蹲上尘土。

注释
鲁东:指曲阜城东。《埤雅》:“蒲,水草也,似莞而褊,有脊,生于水涯,柔滑而温,可以为席。”
寒事:指秋冬的物候,寒冷时节。陆倕《以诗代书别后寄赠》:“江关寒事早,夜露伤秋草。”
刈渚蒲:割水边的香蒲草。刈:割取。渚:水中小洲。蒲:香蒲,水生草本植物,嫩芽

赏析

  “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用铺叙手法描绘出一幅秋寒已至、初霜割蒲的农人劳作景致,“寒事”、“初霜”点明主旨,秋寒的物候时节,交代“刈渚蒲”事件的起因及背景,字里间处处充溢着高寒、肃杀之氛围。

  “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运用比喻手法,贴切自然,把“挥镰”、“拂水”渲染成“转月”、“连珠”,间接描写出鲁东门外深秋割蒲草的“挥镰”“拂水”劳动场面,意在歌颂农民的辛勤劳动变废为宝,创造了财富。为下文称赞“蒲草”作铺垫。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生动形象地以夸张手法,赞美蒲草比帝王豪贵之家所用的“龙须”更可贵,表达出诗人对蒲草的可贵有独特的见解。

  “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王载(746),当时李白在山东游历。李白流落江湖,为了生计不得不四处奔波,勉强维持生活。李白以孤臣孽子之身心,亲历大唐由盛至衰的转变时期,所以李白的忧愤情愫极为深切,时常有抨击时政的诗作。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20
2、 安旗著.李白诗秘要:三秦出版社,2001年06月第1版:前言6-7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1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橘诗

南北朝萧纲

萎蕤映庭树,枝叶凌秋芳。故条杂新实,金翠共含霜。

攀枝折缥干,甘旨若琼浆。无假存雕饰,玉盘余自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园居六十章 其九

明代张萱

梧竹周遭短径斜,平分春色不须加。喜我花前春似酒,笑他海上枣如瓜。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秋塘鹡鸰图

明代李昌祺

秋风淅沥秋塘净,菰米沈波荷折柄。翻藻鱼跳水气腥,采菱人散歌声定。

莲茎袅袅缀枯房,上有雍渠立晚凉。翠盖裂残浑改色,红衣落尽尚馀香。

图中颇得周诗义,未论工拙先观意。不写和鸣写急难,人间谁独无兄弟。

嗟我龙钟命弗齐,今年同气委黄泥。白头徒重鸰原感,展卷他乡忍泪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偶题 其二

明代庄昶

阿母棚中犬骨收,仰眠对语小詹头。少将故事留诗活,不为儿孙骨相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惜芍药再赋

元代方回

元方除却牡丹兄,俗紫凡红敢竞名。
天女散花虽不染,道人养马岂无情。
一芽才动看承久,千蕊俱空断送轻。
三万卷书总零落,匹如风雨未须惊。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