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1281篇诗文
和扁日以遥,治术多瞀乱。方书浩无涯,其言比河汉。
彭铿有后贤,物理恣探玩。耻为俗人学,特发仁者叹。
五劳与七伤,大抵同所患。循方以治之,于事亦得半。
条列三十馀,有目皆可看。略知病所起,可以方理断。
哀哉末世医,误人已无算。颇似郭舍人,射覆徒夸诞。
信口道热寒,师心作汤散。未达敢尝之,不死乃如线。
岂如读古方,犹得依畔岸。在汉有孝父,仁心周里闬。
下诏问淳于,一篇著医案。如君静者流,嗣子况才彦。
何时遇英明,大化同参赞。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