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400篇诗文
唐室昔不竞,天纲遂陵迟。阉竖擅朝政,奸雄肆觎窥。
天子遭迫胁,翠盖蒙尘飞。矢石集黄屋,四郊皆鼓鼙。
群凶虽殄灭,国命亦已移。韩子司翰苑,实被昭宗知。
忠言虽屡贡,颠厦诚难支。谪官旅南土,召复不敢归。
当时白马驿,从横卿相尸。投之浊流中,至今耆旧悲。
夫子乃幸免,祸福良难期。假道寓沙阳,空门知所依。
虽踰二百载,犹传赠僧诗。邑令真好事,作记刊丰碑。
文辞虽浅陋,事实颇可追。读之三叹息,吊古情悽洏。
寄声藏去者,擅有将奚为。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