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林金石诗 其三

清代李文田

惠民良局有官方,羲后黄神庙貌彰。不读天台《辍耕录》,元医谁悟祖三皇。

李文田

李文田

李文田(1834-1895)字畲光、仲约,号芍农、若农,广东顺德均安上村人。勤于治学,是清代著名的蒙古史专家和碑学名家。1874年乞归故里,主讲广州凤山、应元书院,在广州筑泰华楼,藏书甚富,收藏有秦《泰山石刻》宋拓本及汉《华岳庙碑断本》宋拓本。1885年回京复职。1894年甲午战争,任京师团防大臣。1895年病逝于京城,谥号文诚。著有《元秘史注》、《元史地名考》、《西游录注》、《塞北路程考》、《和林金石录》、《双溪醉隐集笺》等。工书善画。慈禧太后作画,常命探花李文田、状元徐郙和陆润庠、进士陆宝忠为之题志。► 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为美美探梅作画

清代吴灏

寒风一夜散仙葩,冻压千林几树斜。修得人间芬菲在,燕间风骨有此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夜听捣衣诗

南北朝庾信

秋夜捣衣声。
飞度长门城。
今夜长门月。
应如昼日明。
小鬟宜粟瑱。
圆腰运织成。
秋砧调急节。
乱杵变新声。
石燥砧逾响。
桐虚杵绝鸣。
鸣石出华阴。
虚桐采凤林。
北堂细腰杵。
南市女郎砧。
击节无劳鼓。
调声不用琴。
并结连枝缕。
双穿长命针。
倡楼惊别怨。
征客动愁心。
同心竹叶椀。
双去双来满。
裙裾不奈长。
衫袖偏宜短。
龙文镂剪刀。
凤翼缠篸管。
风流响和韵。
哀怨声凄断。
新声绕夜风。
娇转满空中。
应闻长乐殿。
判彻昭阳宫。
花鬟醉眼缬。
龙子细文红。
湿折通夕露。
吹衣一夜风。
玉阶风转急。
长城雪应闇。
新绶始欲缝。
细锦行须纂。
声烦广陵散。
杵急渔阳掺。
新月动金波。
秋云泛滥过。
谁怜征戍客。
今夜在交河。
栩阳离别赋。
临江愁思歌。
复令悲此曲。
红颜余几多。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宋太子墨竹二绝 其二

明代张宁

想见青宫拂素丝,清风雅操玉参差。一般翰墨归人世,还有章怀太子诗。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如皋汤敬亭

清代何栻

三十三峰梦中绿,猿鸟怨人归不速。钓游最忆君山麓,万本寒梅百间屋。

泉石新奇五丁凿,琅嬛割地分曹读。芸叶梅花同一馥,三世林居岂非福。

在山泉清出山浊,草堂忽被移文逐。绝倒东方一囊粟,可惜云窝眠未足。

一日违山十年俗,扬州台沼遥相属。冒家水绘知名独,名士名园映江曲。

桥梓风流殊卓卓,二百年间无与角。君乃肯堂歌式谷,浮柹塞江新卜筑。

丹垩量材中华朴,古来继述难于作。祖砚父书谁不怍,况以馀功缵林壑。

水范山模修短蒦,长安尘土眯人目。睹君手记莹如烛,细字蚕眠匀一蔟。

结撰精心影楼阁,摹绘烟霞不嫌酷。衡宇周袤径综错,廊庑轩庳室凉焕。

左襟右带宜村郭,山骨云根日雕琢。环石嶙嶒孕华岳,小有洞天三十六。

嘉树婆娑互枝格,万草千花香簌蔌。时汲红泉莳仙药,点缀禽鱼任飞啄。

锦鳞晴曝缟羽浴,有情未肯冥鸿鹄。无侣谁能及麋鹿,野趣天机日翔跃。

暂狎迦陵悟濠濮,中有邺候三万轴。百家琐碎兼收录,绿天种纸纷成幅。

泼墨摊书从所欲,农圃暇时宜可学。更养春蔬课秋穫,芋魁大豆收鸿却。

不用陂塘开莲勺,三命才能具饘粥。卯醉新篘午餐肉,伟哉人爵兼天禄。

焘后岂惟营食宿,布置周章见方略。正如国手谋棋局,万里江流莽洄洑。

前水绵绵后水续,如水之长以园卜。创始落成辛苦各,名之日涉从其朔。

十笏三弓尽开拓,后嗣贤劳视家督。荒年之谷丰年玉,君才早受苍生托。

且起东山慰歌咢,东浙分符又西粤。熊轼隼旟转朱毂,从此虹蜺缭牙纛。

一品仙衣称身著,珂里相羊整初服。竹肉粗豪笑金谷,一曲鉴湖犹龊龊。

昼锦平泉乐民乐,敝庐我亦容栖宿。久愁三径荒松菊,缉芰荷衣冠笋箨。

遂初赋竟寻孙绰,春色渡江无约束。一例东风坼花木,鸣榔径溯江之渌。

诗里郊居眼中熟,乘兴来寻子猷竹。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金缕曲 代送同僚 以上四印齐本墙东诗余二十

宋代陆文圭

乍到蓉城路。听儿童歌谣德政,感恩如父。好人西京循吏传,谁道今人非古。留遗爱、甘棠佳树。节操冰霜清凛凛,看和风、吹作阳春雨。程去速,遽如许。我来不见空怀伫。望彼美、碧云暮合,草萋南浦。信是有才供世用,敢择东西何处。又谁念、婴儿思乳。不恨使君吾不识,恨使君不与吾相辅。聊寄意,短长句。
李文田

李文田

李文田(1834-1895)字畲光、仲约,号芍农、若农,广东顺德均安上村人。勤于治学,是清代著名的蒙古史专家和碑学名家。1874年乞归故里,主讲广州凤山、应元书院,在广州筑泰华楼,藏书甚富,收藏有秦《泰山石刻》宋拓本及汉《华岳庙碑断本》宋拓本。1885年回京复职。1894年甲午战争,任京师团防大臣。1895年病逝于京城,谥号文诚。著有《元秘史注》、《元史地名考》、《西游录注》、《塞北路程考》、《和林金石录》、《双溪醉隐集笺》等。工书善画。慈禧太后作画,常命探花李文田、状元徐郙和陆润庠、进士陆宝忠为之题志。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