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奉寄韦太守陟

唐代王维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赠友 边塞 抒情 思念 友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荒凉的古城萧条冷落,极目远望,万里山河一片空旷寂寥。
秋天,天高云淡,高远空旷,不时传来几声南归鸿雁的哀鸣。
散发着凉气的池塘里倒映着枯败的杂草,高大的馆舍坐落在稀疏的梧桐树中。
正当这一年将尽的时节,只能自古其影高咏一曲《思悲翁》。
老朋友已经难以见到了,只能寂寞地独处平陵之东。

注释
奉:敬词。太守:一郡的行政长官。韦太守陟:即韦陟,王维的好友,两人多相唱和之诗。
荒城:荒凉的古城。唐杜甫《谒先主庙》诗:“绝域归舟远,荒城系马频。”萧索:萧条冷落;凄凉。

赏析

  此诗描绘了边塞孤城衰败、萧条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惆怅、悲凉之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开门见山,直接描写边塞孤城的萧条衰败。一座非常荒凉,被人荒废的池城,随着岁月的侵蚀,更添了些岁月斑驳的痕迹,越发地衰败,荒凉。极目望去,万里河山只一片空旷寂寥,这空不只是空间的空虚,也是回首后,戍守边疆,保家卫国之事业付诸东流的空。这一联中,一“自”一“空”,如神来之笔,画龙点睛。自,表现了城池荒废,自身自灭,无人管辖的悲凉。或许当年无数英雄为戍守家园在此叱咤风云,而如今,那雄伟壮阔已消失殆尽,只杂草丛生,一片衰飒。空,亦是沉重的悲凉,这广阔的边城曾经何等的壮阔,何等地雄伟

  

创作背景

  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韦陟被李林甫所排挤,由吏部侍郎出为襄阳太守。王维写了这首诗寄赠韦陟,对他的遭遇表示同情。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5-76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4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竞渡

南北朝邹浩

坊村一处一龙船,擘浪飞桡斗欲先。要识晚来谁胜捷,但听歌吹鼓声喧。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洞庭春色 送华吏部凰超公入华孝子祠

明代钱肃润

我过堂前,一翁危坐,凛若明神。看头颅如雪,居然总角;

丰容柔娈,未琢天真。俄报一翁堂下至,俨肃肃,峨冠博带身。

群相羡,是先朝故老,当代完人。

溯源厥惟曰孝,孝子后更有忠臣。叹发肤顶踵,皆君之赐:全归全受,且慰吾亲。

国破君亡何所有?留一发,聊将挽万钧。那知后日,祠坛配祀,俎豆莘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宿双清庄赠印上人

明代袁宏道

百折琉璃沸,千峰帝网罗。更忧尘界少,却碍岭云多。

说法乌成马,穷源水是波。死关真个死,赚尔儿孙何。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留别寇定

宋代贺铸

不见步兵今一秋,年来复与仲容游。
苍颜白发慙衰暮,纵饮狂歌作辈流。
顾我宦情真漫浪,为君行计几淹留。
能寻三月皇州约,拍手同登卖酒楼。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依韵和李察推留别

宋代梅尧臣

我学犹肥腱,一食辄易厌。
君何以名虚,每来车马淹。
经术素所浅,道义安得渐。
独有寒苦吟,可与前古兼。
今者抱悲哀,憔悴居穷阎。
愁鸣无好音,亟别空顾瞻。
诗言留彼美,欲和惭无盐。
短兵当长戈,焉得不尽歼。
又如握枯蒿,逆风乘烈炎。
膏肓靡自疗,谁复望针砭。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