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唐代韩愈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山水 景点 送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郁郁苍苍繁荣茂盛的八桂之地,此地就在湘南。
那里的江河蜿蜒曲折,如青罗带一样柔曼迤逦,那里的山如碧玉篸一样翠绿峻秀。
家家户户多缴纳翡翠鸟的羽毛,都自己种植黄甘。
远远胜过登仙而去,无须借飞鸾为坐骑去飞升成仙。

注释
桂州:治所在今广西桂林。严大夫,即严谟。
森:茂盛。八桂:神话传说,月宫中有八株桂树。桂州因产桂而得名,所以“八桂”就成了它的别称。
兹:此,这。湘南:今湖南以南,指桂州。湘,今湖南。
篸(zān):古人用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专指妇

创作背景

  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韩愈的朋友严谟以秘书监为桂管观察使(桂州总管府的行政长官),离京上任前,时任兵部侍郎的韩愈作此诗赠别。   

参考资料:

1、 关永礼.中国山川名胜诗文鉴赏辞典: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160

赏析

  此诗首联点明严谟赴任之地是位于“湘南”的桂林,颔联以高度的概括力,极写桂林山水之美,颈联写桂林迷人的风俗人情,尾联说到桂州赴任远胜过求仙学道或升官发财,流露出作者的艳羡之意,表达了作者的祝愿与不舍。这首诗将深挚的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中,清丽工稳,质朴淡远,既是写景名篇,又是送别佳作。

  桂林之奇,首先奇在地貌。由于石灰岩层受到水的溶蚀切割,造成无数的石峰,千姿百态,奇特壮观。漓江之水,则清澈澄明,蜿蜒曲折。“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极为概括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是千古脍炙人口之佳句。但近人已有不以为然者,如郭沫若《游阳朔舟中偶成》云:“罗带玉簪笑退之,青山绿水复何奇?何如子厚訾州记,拔地峰林立四垂。”日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4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唐张忠孝山亭故基

元代刘因

断碑藩镇记当时,杯酒谈兵少牧之。山色何曾间今昔,人才初不限华夷。

水波风起心犹壮,木杪秋生鬓已知。莫更候云台上望,武阳禾黍亦离离。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登济城望城武

明代归有光

城风汉时县,乃在兖西南。曾考昔为令,期年化方覃。

性本爱潇散,候望苦不堪。飞雪渍乌帽,弃掷欲投簪。

竟以末疾返,不及一考淹。时当孝皇日,仁治正渐涵。

我来登济城,落日已半含。西望适相仍,伫立独悲喑。

要经几累世,沦废良可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读史杂感 其十

清代吴伟业

江南好,樱笋荐春羞。梅豆渐黄探鹤顶,芡盘初软剥鸡头。

橘柚洞庭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干誉舍人将赴召前一日录示左丞公昔年见寄佳什辄用韵奉送 其二

宋代李光

阴崖结屋全家隐,世路风波任险艰。白首嗟予三黜惯,青山羡子十年闲。

时危莫忘频攀槛,主圣何妨数犯颜。贾谊归来定前席,金銮玉简缀清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览古四十二首 其八

元代杨维桢

恭俭汉天子,取士忌少年。
未应绛灌徒,廷中肯访贤。
徒为宣室召,复有长沙迁。
不见冯都尉,庞眉竟谁怜。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