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古风·其十九

唐代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西上 一作:西岳)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游仙 同情 忧国 人民 生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西岳华山莲花峰上,仙女光芒如同明星。
素手握着皎洁芙蓉,袅袅而行太空之中。
身穿霓裳广带飘逸,云彩一样飘然升空。
约我登上彩云高台,高揖双手拜卫叔卿。
恍光惚惚与仙人同去,驾着鸿雁翱翔在高空。
不经意看洛阳平原,到处都是安禄山兵。
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叛军叛臣都把官封。

注释
莲花山: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
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虚步:凌空而行。蹑:行走。太清:天空。
霓裳:用云霓做的衣裙。曳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写于安禄山攻破中原之时。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诗中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远远看见了明星仙女。诗人用神奇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赏析

  这首诗一般都认为写于天宝十五载(756),时洛阳已陷于安史叛军之手,而长安尚未陷落。诗中虚构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仙境,以此反衬中原地带叛军横行,人民遭难的残酷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安史叛乱的谴责。萧士赟注认为"此诗似乎记实之作,岂禄山入洛阳之时,太白适在云台观乎?"郁贤浩《李白选集》云:"疑安史乱起时,李白正在梁苑(今河南商丘)至洛阳一带,目睹洛阳沦陷,乃西奔入函谷关,上华山。此诗为天宝十五载春初在华山作。"朱谏注认为此时李白在庐山隐居。总之此诗写法奇特,前十句虚拟游仙之事,后四句忽然转入现实,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于此亦可见李白诗天马行空、想象奇诡之处。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1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王茂悦郴州白水奇清园

宋代高斯得

灵区有异产,化国无潜珍。
坡公论人物,我则赋奇清。
壮哉此白水,谁其泻青冥。
薶藏富媪啬,抉剔天公嗔。
霹雳起神物,赑屃擘巨灵。
阳山得瀑谷,永嘉赖斧斤。
乃知出世事,须待开物人。
倒悬讶瑶池,吹立惊沧溟。
千穗落晓镜,万仞垂天绅。
清寒入山骨,霏润沾人巾。
麕{上鹿下加}为瘦爽,草木皆坚贞。
臞仙挹瓢饮,俗士湔尘缨。
度堂匪秩宴,筑馆先储英。
函书静秩秩,子佩来侁侁。
清风谦溪像,古柏文翁庭。
从容讲道要,宛转余诗情。
谪仙一派妙,休文八咏新。
兹惟佳山水,我尝驻骐骃。
平湖尚芜漫,绝境宜荆榛。
按图重慨叹,岁月今峥嵘。
壮观夸好句,窘步欹丰擎。
聊以赠我友,无庸寄山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白牛岩

明代林仕猷

幽怀旷冲赏,陟彼东山巅。山人邀我饮,满座皆英贤。

披云望海水,拂石听流泉。昔贤有遗迹,遐哉弗可攀。

矫首见白云,悠悠在青天。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徂徕

清代程云

不争岱岳尊,所隔犹尺咫。面面成一方,百有六十里。

五汶夹之流,不然滔天起。孙石读书台,岝崿不容趾。

至今竹溪存,千载思高轨。矧其对衡门,朝夕互青紫。

或言采昌阳,可以延年祀。饮酒不暇仙,终焉聊复尔。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早春用僧齐己韵

清代马鸣萧

柳岸冰初解,数声雁北还。青波萦古渡,黄鸟啭深山。

春草春风里,一诗一酒间。是非都不问,兴至但开颜。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花亭 其五

元代陈樵

右挟长镵左带经,蔬畦药圃照衣明。客来青凤穿花去,草尽苍苔上树生。

灵药易荒常检校,繁花无赖枉丁宁。来禽青李成阴后,更觅楞梨日给胜。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