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亭怨·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

清代屈大均

记烧烛、雁门高处。积雪封城,冻云迷路。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苦寒如许。难和尔、凄凉句。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头驼乳。
无处,问长城旧主,但见武灵遗墓。沙飞似箭,乱穿向、草中狐兔。那能使、口北关南,更重作、并州门户。且莫吊沙场,收拾秦弓归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还记得,当初你我于冬日在雁门关中夜宿。那时候,大雪飞舞,厚厚的积雪将全城都给封住,天上是厚厚的阴云,让人辨不清方面,使人迷路。在火炉中添上满满的煤炭,你我穿着貂皮大衣围着火炉在深夜里谈话。环境已经如此艰苦,你又作了那样凄凉哀伤的诗句,实在是让我难以相和。远望故乡,满怀愁绪,苦闷地饮着驼奶酒,想要以醉解忧,却又偏偏久喝不醉。
长城故主已经无处可寻,所见的只有击破戎狄的赵武灵王的坟墓。沙石飞走,如同乱箭一样射向了草丛中的狐狸和野兔。如何能让这口北关南之地重新成为故土边防的门户呢?暂且不要空自哀吊沙场,拿起秦弓再次出征,将故土收复。

注释

创作背景

  康熙五年(1666年),词人在太原与李天生、朱彝尊、王士祯、毛奇龄等相会,后与李复出雁门关。这首词便是词人为事后追忆当时经历所作。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05 第1版:第808页

赏析

  上片写眼前事。“记烧烛、雁门高处”,起头的“记”字,点明该词为追忆所作。“烧烛”拍响词题里头的“夜宿”。“高”极写雁门的地势,为以下描写冬夜高原奇寒作势。“烧”、“高”二字不仅情趣豪迈,而且音节嘹亮,造成一种粗犷豪爽的气氛。“积雪封城,冻云迷路”,极写高原奇寒:近处堆集的积雪封锁了古城;远处寒冬的云影弥漫了路途,从而为全词设下了严酷的氛围。“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描画与李天生围炉火拥紫貂冬夜长谈的情事,其中蕴蓄着二人志趣相投的情谊。“苦寒如许”,既似夜语的对话,又结括了上述的种种寒况。“寒”饰以“苦”,极富感情色彩,委婉地传达出词人悼念故明的悲哀。“难和尔、凄凉句”,使“苦寒”更深一层。“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头驼乳

  
屈大均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671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五杂俎 其二

明代黄谏

五杂俎,锦回文。往复还,戍边军。不得已,要和亲。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买妾词 其五

明代王彦泓

小立当风堕远香,眼波眉黛与端详。如今不作扬州梦,苏意新梳燕尾长。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闻熊振之明经

清代李振钧

好梦秦淮又共论,清光如昨更消魂。水边残照红桥柳,花底春风白板门。

羌笛不堪迁客怨,绨袍犹有故人恩。会须觅取题诗处,笑指当年旧酒痕。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王浮梁太丞之听讼轩有水禽三巢于竹林之上恬

宋代王安石

水边舟动多惊散,何事林间近绝疑。
野意肯从威令至,旧巢犹有主人知。
不关饮啄春江暖,自在飞鸣夏日迟。
览德岂无丹穴凤,到时应让向南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黄尚书

元代罗蒙正

尚书昔日弦歌地,芳草萋萋满讼庭。上界仙题丹桂籍,南州人诵瑞兰铭。

黄云覆垄秋尝稻,铁键长歌夜不扃。离乱如今那可说,荒郊过雨髑髅腥。

屈大均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