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

清代纳兰性德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婉约 女子 伤春 怀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落花如烟似梦,凄婉迷茫;红日坠向小楼之西,室中麝兰飘香。
无限忧愁使闺中人容颜消瘦,可没人知道她的忧伤。闲来无事调弄鹦鹉,教它诵念情郎赠我的诗章。

注释
凄迷:形容落花凋谢零落的样子。
麝(shè)烟:焚烧麝香所散发的香烟。麝烟即点燃麝香所散发的烟。麝香是一种高级香料,室内放一丁点儿,便会满屋清香,气味迥异。
潜下小楼:指太阳已经落到小楼偏西的地方。
闲教鹦鹉:此句化用前人意象。柳永《甘草子》: “却傍金笼教鹦鹉,念粉郎言语。”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山有扶疏编.《一生最爱纳兰词 辛苦最怜天上月》: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年8月:第119页
2、 郑在瀛 张声启.《中国历代爱情诗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01月:第525页

赏析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是一首“闺怨词”,词中描写的是一个女子在闺阁之中怀春思人的情形。

  上阕写春天即将过去,曾经在枝头上绚烂地绽放过的花朵,这时已经凋零,看着枝头残花,花瓣在风中翩翩飞舞,少女觉得自己恍如梦中,但是这场梦带着淡淡的凄清迷惘。纳兰通过写麝香慢慢燃尽,来暗指时间的推移,结合下一句“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可知这位闺中女子看着园内纷飞的落红,一直到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加上韶华即逝,本就没有积极向上的气象,加上少女心中思念无限,愁绪更是强烈。从“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的“又”字可知少女已经不止一次在夕阳西下之中凝望落花飘零,也可知她心中愁思点点的情况亦不止一次地出现过,这种愁日复一日地在暮春的夕阳中

  

创作背景

  康熙十三年(1674年),纳兰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诗人时年20岁。婚后夫妻两人情感笃深、琴瑟和鸣、无限恩爱,有过一段美好的婚姻生活。这首词正作于此阶段,这是一首展现他们情感历程的词章,也是他们正在热恋时期所写的。  

参考资料:

1、 傅璇琮,陈虎主编;潘守皎著.《哀怨与豪情的交织 说宋词》: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年1月:第157页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27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八月十五日象自江东止田园移庄庆会未几归汶上小弟幼妹尤嗟

唐代卢象

谢病始告归,依然入桑梓。家人皆伫立,相候衡门里。

畴类皆长年,成人旧童子。上堂家庆毕,愿与亲姻迩。

论旧或馀悲,思存且相喜。田园转芜没,但有寒泉水。

衰柳日萧条,秋光清邑里。入门乍如客,休骑非便止。

中饮顾王程,离忧从此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某氏废园

清代严遂成

依旧林扉枕水开,寂无屐齿叩苍苔。莺声不管春风尽,花气如愁暮雨来。

入夜夔魖群窃据,隔墙弦管易兴哀。梨园老去名姬嫁,都把繁华付劫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颂古二十八首 其三

宋代释道川

蝴蜂休恋旧时窼,五百郎君不奈何。欲火逼来无走路,痴心要上白牛车。

门前羊鹿权为喻,室内啀喍总是讹。蓬㶿臭烟相恼处,出身不用动干戈。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木鱼二首 其二

明代王夫之

崔嵬忘情受众吹,息机何用作鳞而。敲空别證生公义,弹指还拈宝月诗。

驯鸽依檐春雨静,蒲牢息杵晓空知。新翻罢钓离钩句,从遣楗槌客尽疑。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戊戌年避地吴门九日感怀

元代成廷圭

行年七十犹为客,何处江湖着老夫。黑发空存数茎在,黄花也笑一钱无。

家徒活计如鸠拙,病起形容似鹤癯。独把茱萸仍独酌,酒酣不用阿孙扶。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