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丝雨如尘云著水

清代纳兰性德

丝雨如尘云著水,嫣香碎拾吴宫。百花冷暖避东风。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红。
人说病宜随月减,恹恹却与春同。可能留蝶抱花丛。不成双梦影,翻笑杏梁空。
春天 写景 伤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丝丝细雨如同微尘,云彩染着水汽,吴王宫殿里,美人在溪流中采集香草。百花在微寒的东风中摇曳,仿佛在将寒气闪避。花朵凋谢最是令人怜惜,燕子也学人偎红倚翠,轻轻依偎着花朵。
人们都说疾病会像满月减损成残月一般,慢慢减弱,无奈这倦怠的感觉,正如春天浓郁的慵懒气息。可否将蝴蝶留在花丛里呢?这成双飞舞的蝴蝶仿佛在嘲笑梁上燕巢空荡,笑燕子没有像它们一样双宿双栖。

注释
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格律俱为平韵格,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种。本词为六十字。
“丝

创作背景

  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大概写于暮春时节,此时的纳兰不仅因逝去的春光而心生感慨,身体也正抱恙而忍受着折磨,愁病交加,以致于他竟生出了兴亡之叹,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家庭书架 纳兰词:南海出版公司,2013.10:第217页

赏析

  此词抒写暮春时节,愁病交加,万般无奈的情景。词中用“吴宫”、“杏梁”等语皆作泛指,其中深含了兴亡之悲,似有深藏的隐忧,空灵含蕴而有味可咀。

  空中的愁云仿佛氤氲着水汽,蒙蒙细雨飘洒过后.吴宫里的残花散落了一地。娇美的宫花最经不得风雨,这满地落英让人怜惜不已,以致于连过路的飞燕也学着人的样子紧紧依偎在了花下。

  景物之愁加剧了纳兰的苦闷,“人说病宜随月减”,但他却自叹道“恹恹却与春同”,他的疾病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好转,反而如这暮春一样萎靡颓丧。拖着病体出得门来,只见蝴蝶飞舞流连,却迟迟不肯离开花丛,但梁上的燕子早已成双成对地飞走了。忍不住对着那空落落的屋梁苦笑一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27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 闻张子荩捷报呈学使公二首 其一 有序

明代徐渭

试选蛾眉几许长。纤纤侵入鬓云黄。天边夺得初三月,镜里描来第一双。

真国色,好天香。安排枕席待君王。越溪多少莲舟女,老却失颜不嫁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汪明生

明代张民表

燕市住西庵,重来续一谈。
煎茶移竹火,煮饼渍鱼泔。
日月颠毛记,风霜足茧谙。
传闻东郡旱,何以慰如惔。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孙鹤林居士为狂人所累赴理五羊今得脱然诗送之归 其二

明代释今无

多君真有子,患难自能将。儿戏劳三尺,悲酸尽两行。

旅途堪强饭,归路更烧香。相看一感激,此意岂能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喜向繁弟进庠

明代张嗣纲

金风吹动绣罗衣,俊士新游泮水沂。御柳色摇邹鲁陌,桂花香满杏坛枝。

伫看秋汉翱翔日,定拟春涛变化时。莫道频年曾久困,一朝云雨起天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二月十七日有感

元代郭钰

花匝疏篁水绕门,几回扶月醉西园。青灯昨夜挑残雨,空认春衫旧补痕。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