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1758篇诗文
举家出三峡,去乡二千里。卜筑罄囊资,苟全留白水。
诛茅炊赤稻,䄺稗日嵌齿。芥根充鼎实,屡空啜清泚。
残编发空箱,矮窗聊复尔。昼诵夜无灯,早寝接晏起。
江国多雪霜,木火谢司燬。冻冱袭重茅,刮肌复侵髓。
瓶储斗升粒,食聚三百指。子行其谓何,艰难急生理。
轻财性则然,苦节此时矣。荆江萃交朋,酬答宁容已。
长语废百事,频游迷短晷。接䍦防倒著,拍手儿童耻。
食息在顾养,交抨系金柅。有怀赵乙囊,勿错孟尝履。
泉竭云自中,风惊吹戍垒。廪粟不可縻,市门亦难倚。
我老惊太衰,孙稚要提耳。来岁属庚申,上旬逢丙子。
人事顾天时,沟壑虞近止。梅腊早还家,浊醪同酌兕。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