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1758篇诗文
问子留京者,胡亦戒遄征。告言将辞汝,恨恨难为情。
亦知终远别,且复稍同行。行行并马遵长路,两两开襟叙衷素。
日上将中不自知,陇危却下无傍顾。祇疑郊苑共遨游,远探幽,始一休。
神爽翻思是送别,垂鞭不语但含愁。愁来心乱不能守,见说能消惟有酒。
脱衣暂就黄公垆,卸却金鞍系高柳。纷纭吐论各输心,偏袒狂呼齐拍手。
海上三山不足求,人间万事宁复有。逸兴空多苦量微,玉壶小酌持半卮。
强饮难成千日醉,离歌又动两岐悲。风尘讵料几时合,只得相宽言暂别。
举袖未分泪已零,登车欲去神俱越。人生聚散比浮萍,萍叶犹看结蒂游。
岂谓平生吾与子,尽逢风漂与波流。大道傍边杨柳垂,何人送客不攀枝。
愁丝惨叶堪沾袂,去后依然风任吹。愿子贞心勿如此,芳盟常保岁寒期。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