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容秋色磨青铜,夕阳沙白光濛濛。翩翻欲下更呕轧,十十五五依芦丛。
西兴未归愁欲老,日暮无云天似扫。一声风笛忽惊飞,羲之书空作行草。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1758篇诗文
吾闻沧溟深,浸灌东南维。长风一荡潏,莽苍天为低。
中藏百怪珍,文彩光陆离。潜鲲尽鹏材,游鱼悉龙资。
罔象溯波浮,天吴跃空飞。蚌虽辱泥涂,犹能吐珠玑。
地灵物固然,在人必多奇。英英方家郎,秀发如琼枝。
装怀素王书,落笔幼妇词。我昔官壶山,邂逅初见之。
宾筵为劝驾,一武登云梯。鸿鶱九霄快,骥骋天路夷。
似闻东诸侯,辟书已交驰。惠然访吾庐,窈窕穷山溪。
夜灯一笑欢,愁抱忽若遗。语妙时脱尘,饮豪屡反卮。
领新意自失,佳处昔未窥。胡为遽改辕,归袂风披披。
上祈养德业,下祝慎鼎帏。敬言崇道公,久别良伫思。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