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316篇诗文
春波溶溶宫柳低,春云漠漠斑鸠啼。柳阴渐深看不见,时复数声金殿西。
青绳辇路无尘土,鸣鞘不来日亭午。高树低枝相应呼,似惜田农望时雨。
农人望雨心如渴,鸠啼日暮声不歇。乾明门前春气深,太液池头烟水阔。
烟水微茫连别殿,忽去还啼画楼畔。柳密花深不再闻,时复宫壶坠银箭。
忆昨至尊亲劝农,青旂黛耜临春风。一声此日彻天耳,碧霄几见回重瞳。
八年海宇歌太平,春田处处斑鸠声。绿秧刺波桑椹青,却忆江南村落行。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