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到蜀地的道路比上青天还难,何况是在夜间,又不断地下起了雨呢!值此时刻。唐玄宗想起了杨贵妃,眼泪就伴着铃声不断地流下来了。
那时军中死去的并非贵妃一人,死了那么多人,君王却丝毫也没有怜惜他们,更没有为他们而难受过。
注释
长恨辞:指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
蜀道:通往四川的道路。
淫:多。
沾襟:指唐玄宗十分悲痛,眼泪把衣襟都打湿了。
参考资料:
这是用绝句形式写的读后感兼咏史诗。这类诗最重的是要有创见,富有新意。
不少唐人以杨玉环之死写过诗,白居易的《长恨歌》最为著名,白乐天写这首诗时并不乐天,题目中的“恨”字足可说明一切。李商隐的《马嵬》也很有名,批判的矛头直指李隆基,“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讽刺挖苦的味道相当明显。郑畋《马嵬坡》中“景阳宫井又何人”,以陈后主和张丽华比李隆基和杨玉环,隐含讥刺。还有杜甫的“中自诛褒妲”,刘禹锡的“天子舍妖姬”等,含有女人是祸水的错误观念。李靓的这首绝句立意不但新,而且高,可以说超过了前人。
诗的前两句是对《长恨歌》中所述的事加以概括,抽取其中的一个片断: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81篇诗文
夙昔敦情盟,结交展情素。乡国盛才贤,夫君美无度。
词华灿锦舒,论难欻湍赴。析疑发蔀蒙,嗜古薄章句。
秦人篆隶工,楚史丘索富。披衿共一时,迈往殆独步。
伊余事幽讨,弱植寡所遇。与君同舍居,缱绻构良晤。
声应慰莺求,道远惭骥附。已传五君咏,颇忝七子赋。
三载怅离群,分飞阻欢趣。君淹北海鲲,余困西江鲋。
难逢骏骨招,反受蛾眉妒。兹晨献岁初,忽已青春暮。
君从海上来,访我林间户。纚纚语夜深,佳期怆难屡。
移舟对尊酒,江烟足游豫。葱茜映回汀,葐蒀杂芳树。
欣赏入冲襟,微言得新悟。终宴时未几,戒途忽西鹜。
彼美眇何之,沿洄不能溯。怦怦感斯别,恻恻冀有遇。
愿言崇明德,勉副心所慕。述旧遂成篇,因之报亲故。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