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我像刘禹锡一样流落此地,心已老。花月繁华早就引不起我的兴致,管他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绽放,只想听听琵琶。于是我越过重重深院去寻找歌妓。
一曲终了,我的情绪沉醉曲中久久不能自拔,就如当年的白居易一样沾湿了衣衫。千万里东风浩荡,破碎的河山被如血的残阳映照。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又名“玉楼春”等,此调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刘郎:指唐诗人刘禹锡,作者以刘郎自比。
重院:深院。谢家:指歌妓居处。
落照:落日。
参考资料:
古人在接近中年时,如果处境不利,遇上不顺心的事,便自觉老了。谢安有中年哀乐之感,所以袁枚称谢安“能支江左偏安局,难遣中年以后情”。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在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写的,时年三十九岁,就在词中自称“老夫”。因苏轼当时外放山东密州,仕途不利,心情郁闷。朱敦儒生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宋室南渡是在钦宗靖康二年(1127),朱敦儒年四十六岁。这首词是南渡以后的作品,作于朱敦儒四十六岁以后,故起笔便自叹“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这里暗用两个典故。中唐诗人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中有“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诗句。《再游玄都观》诗有“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句。
参考资料:
此词上片化用前人诗句,以年老诗人自称,表示对春风桃李毫无兴趣。下片写词人听到优美的琵琶声之后,陶醉如白居易听琵琶曲而泪湿青衫,触动几多情怀不禁泪流满面,暗含一种感人至深的爱国激情。全词用典灵活、自然、贴切,词风明快,内容安排层次清楚。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开篇两句便含着两个典故,中唐诗人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中有“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诗句。《再游玄都观》诗有“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句。刘郎与桃花的关系就是从这里来的。
第二句用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桃花与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320篇诗文
悲歌忽无奈,天海何渺茫。放舟桃花渡,回首不可量。
南条山断脉,北界水画疆。居然清泠渊,枕彼黄茅冈。
朝渗日星黑,夜凄金碧光。蹲虎岩倚伏,斗鸡石乖张。
磨砻越湛卢,荡泊吴馀皇。幽波视若亩,巨壑深扶桑。
招徕或外域,贸易丛兹乡。嗢咿燕国语,颠倒龙文裳。
方物抽所宝,水犀警非常。驱鳅作旗帜,驾鳖为桥梁。
似予万里眼,徒倚千尺樯。稍疑性命轻,终觉意气强。
寄言漆园叟,此去真望洋。便拟学仙子,被发穷大荒。
商岩紫芝久不采,淮南丹书竟安在?仙人劝我三洞游,身如骑龙到东海。
海气茫茫云雾回,白波捲雪连山来。双童手弄海底日,红光一道金莲开。
瑶草绿可折,琼树花冥冥。昔人炼丹丹灶在,锦苔绣石光青荧。
雷行半空中,逢逢击天鼓。玉女鸾笙时下来,前头四足神鱼舞。
醉拂珊瑚鞭玉虎,我欲因之穷洞府。閒访八公五云里,为说苍生受辛苦。
不然飞出西华颠,太极总仙之洞天。安得周回更二千,直与龙岩之洞相钩连。
莲花峰上重携手,笑揽霞觞窥八埏。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