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 408篇诗文冻云胶合天梦梦,田水结作冰玲珑。啄枝乾鹊嘂声哑,野梅千树无春容。
老夫经旬不出户,呻吟有类号寒虫。岂知岁朝忽澄霁,六合晃朗光冲融。
里邻纷纷贺新岁,花幡爆竹喧儿童。天运穷极固心反,否复还泰理则同。
行将策杖寻樵踪,往听百舌呼春风。不然放艇随溪翁,间窥锦鲤跳波红。
俯仰乾坤亦自得,无为龌龊嗟龙钟。
平生未踏洞庭野,亦不曾登南岳峰。因君谈旧游,恍如常相从。
江淮历历转湘浦,裘马意气传边烽。吾尝汎大江,祇见匡庐松。
乘风醉卧帆影底,高浪直溅岚光浓。日暮泊船时,是时方严冬。
雪花压船船背重,缆摇舵鼓声如钟。当年意浅语不到,无句可写波涛舂。
君诗乃如许,景物不易供。尽归一毫端,状出三飞龙。
人间胜处贵著眼,虽有此兴无由逢。钱唐山水亦自好,奈何薄宦难从容。
南高北高一千丈,潮头日夜鸣灵踪。应有隐者为识赏,青鞋布袜扶杖筇。
君无诧彼我愧此,急还诗卷心徒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