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雨后池上

宋代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骤雨过后,蓄满水的池塘平静无波;清澈的池水犹如一面明镜,映照出屋角檐楹。
东风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条袅娜起舞,柳枝上的水珠洒向池中的荷叶,发出一片清脆悦耳的声音。

注释
池上:池塘。
一雨池塘:一处雨后池塘。
淡磨:恬静安适。淡,安静。
明镜:如同明镜。
檐楹:这里指房屋。檐,房檐。楹,房屋前面的柱子。
舞:飘动。
更作:化作。
荷心:荷花。

参考资料:

1、 李奎福.《历代名诗三百首》.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237
2、 李万龙.《古典诗歌鉴赏规律》.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5:92

赏析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图,从诗中写到的东风、垂杨、荷花等物象来看,背景是春季,因此,再确切些说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给读者以清美的艺术享受。

  首句展示的是雨后池上春景的静态美。第一句写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只淡淡地出一“平”字。如果只读这一句,会觉得它过于平常,但在这句之后紧接以“淡磨明镜照檐楹”,却境界顿出。“淡磨”二字颇可玩味。施者是春雨,受者是池面,经春雨洗涤过的池面,好比经人轻磨拂拭过的明镜,比中有比,比中有拟人,这就使“水如镜”这一浅俗的比喻有新鲜之感。不仅能使读者感受到春雨后池上异常平静、明净的状态,并能进而联想到前此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淡磨明镜照檐楹”,创造的

  

赏析二

  诗的第 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此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一雨池塘水面平”是借时间来写景的。“一雨”二字,是统率全诗的关键。因为以下三句所写的自然景象。都因这“一雨”才得以出现的。

  “淡磨明镜照檐楹”是借空间写景。这一句所描绘的内容是对第一句中“水面平”的延展和补充。因为“平”只能状其形而不能显其色。所以续以“淡磨”、“明镜”,就把池面清亮之色渲染出来

  

刘攽

   刘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126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日(一作元万顷诗)

唐代上官仪

花轻蝶乱仙人杏,叶密莺啼帝女桑。
飞云阁上春应至,明月楼中夜未央。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通天岩

宋代李朴

春烟澄霁色,杖策出郊坰。叠嶂浮空翠,孤云罨断青。

燕衔泥作垒,僧结草为亭。万树山风里,钟声下界听。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黄元卿二首 其一

明代欧必元

汝就潜夫论,余耽结客场。无书疑隔岁,有梦定何乡。

浪迹关龙性,诗名敢雁行。所嗟吾道拙,宁复问行藏。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夜坐次从学韵 其三

明代钟芳

我爱桃源叟,桃花绕涧明。渔樵自成性,鸥鸟共忘情。

世外乾坤隔,人间岐路平。渔人忽相问,醑酒话深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奉寄致政太宰杨公六首 其五

明代王世贞

八座青门怅别馀,至今朝论共吹嘘。西羌尚进平章马,东郡先悬御史车。

那有清商一部乐,祇馀黄石数编书。人间万事无萦虑,小为苍生未破除。

刘攽

   刘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