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沈园二首

宋代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悼亡 回忆 组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斜阳下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
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我曾在这里见到她美丽的身影。

离她香消玉殒已过去四十多年,沈园柳树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绵。
我眼看着要化作会稽山中的一抔黄土,仍然来此凭吊遗踪而泪落潸然。

注释
沈园:即沈氏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
斜阳:偏西的太阳。
画角:涂有色彩的军乐器,发声凄厉哀怨。
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这里指唐琬。
“梦断

鉴赏

  《沈园二首》乃陆游触景生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氏已四十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而随岁月之增而加深。

  第一首诗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

  “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斜阳惨淡,给沈园也涂抹上一层悲凉的感情色彩。于此视觉形象之外,又配以“画角哀”的听觉形象,更增悲哀之感。“画角”是一种彩绘的管乐器,古时军中用以警昏晓,其声高亢凄厉。此“哀”字更是诗人悲哀之情外射所致,是当时心境的反映。这一句造成了有声有色的悲境,作为沈园的陪衬。

  次句即引出处于悲哀氛围中的“沈园”。诗人于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六十八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最大的个人不幸就是与结发妻唐琬的爱情悲剧。《齐东野语》曰:“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又赋二绝云:(引诗略)。盖庆元己未也。”据此可知,这组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五年己未(1199年),是年陆游七十五岁。

  

参考资料:

1、 王英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999-1001
2、 鹤鸣.陆游经典作品选.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48
陆游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045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谢仁老寄所画李长者出山相五首 其一

南北朝邹浩

虎腰黄卷动昭回,无数人天心眼开。不是机锋妙相契,是渠那肯出山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许伯诩访景山

宋代陈师服

仙溪七十里,半世始闻名。
一日见山面,千年怀友情。
古匏浮晋醁,清水照尘缨。
霜月亭亭白,连床话到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访潘寰瀛明府

明代李之世

每到君庭日易曛,诗笺茶夹并芳尊。兰因入室堪为友,竹近穿阶又抱孙。

帐下童乌能授易,客来凡鸟敢题门。仍闻雅有閒功课,新注参同五万言。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吴景云

宋代真德秀

锟鋙切玉烂成泥,妙手镌铜亦似之。
若会此机来学道,石盘木鑽有通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至人六言

宋代刘克庄

幽子多栖白云,至人或混红尘。
有时鼻涕择菜,有时丫髻负薪。
陆游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