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谒金门·春半

宋代朱淑真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光已匆匆过去了一半,目光所及,繁花凋落,春天将要逝去。整日斜倚栏杆,徘徊眺望,伤春逝去的愁怨,袭上心头,天也无法帮助摆脱。
风和日暖,在这么好的春光,独自倚靠斜栏旁,还不如那双双对对的莺燕。院里落满了残花,垂下幕帘呆在屋里,不忍看到春天逝去的景象。芳草漫漫到天边,思恋的人远在天边处,令人悲肠欲断。

注释
谒金门: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双调,仄韵四十五字。代表作有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李好古的《谒金门·花过雨》等。
春已半:化用李煜《清平乐》中:“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此情无限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愁闺怨的词。

  在这首词中作者抒发因所嫁非偶尔婚后日日思念意中人却无法相见的痛苦之情。开端两句:“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通过女主人公的视觉和对暮春景象的感受,道出了她的无限伤感之情。“此情”究竟指的是什么?这里并未明说,从词的下文及作者婚事不遂意来看,是思佳偶不得,精神孤独苦闷;是惜春伤怀,叹年华消逝。“无限”二字,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明作者此时忧郁心情的浓重,大好春色处处都触发她的忧思;二是表明作者的隐忧永无消除之日,有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势。

  接着,作者用行为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她的愁绪:“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古词曾有“倚遍阑干十二楼”之句与此近似。此句写女主人

  

创作背景

  朱淑是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与李清照“差堪比肩”,并称“词坛双壁”。其虽家世显赫,婚姻却十分不幸,这首词正是由于自己的婚姻的不幸,所嫁非偶,日夜思念自己的意中人所写。   

参考资料:

1、 思履.宋词三百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年:第300-301页
朱淑真

朱淑真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40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恻恻吟

唐代白居易

恻恻复恻恻,逐臣返乡国。前事难重论,少年不再得。
泥涂绛老头班白,炎瘴灵均面黎黑。六年不死却归来,
道著姓名人不识。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画 其一

明代祝允明

晃玉摇银小扇图,五云楼阁女仙居。行间著个秋香字,知是成都薛校书。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张丹书明府以艰归济南赋别

明代谢元汴

天涯淼淼失因亲,惜别犹能追古人。岱岳形垠神肃穆,鳄川风泽气嶙峋。

废莪往事何堪说,陟岵诸诗尚可论。君去为询渭叟迹,勿忘桑浦老垂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吴宪之侍御 其二

明代庄昶

老眼桥湖见使旌,东风吹满过江城。人随一路山花舞,春共前年御史行。

此老自堪邦国俊,二吴元与浙江清。腐儒不管人间事,饱食能无愧太平。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感通 其二

明代杨慎

宝地三千色界,苍山十九云峰。樽酒此时相聚,烟霞何日重逢。

朱淑真

朱淑真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