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吴门道中二首

宋代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一点炊烟竹里村,人家深闭雨中门。
数声好鸟不知处,千丈藤罗古木昏。

山水 写景 向往 闲适 生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河边的小村子里,有几间茅屋,屋前杨柳依依,翠绿色的柳条辉映着门窗。
河边渡口有人独自站着唤渡。虽然时值黄昏,烟雨茫茫,但摆渡人仍不慌不忙,披蓑戴笠站在烟雨之中,不顾浑身湿透。

在翠绿的竹林中升起了袅袅炊烟,才知晓竹林深处有一个小村庄,走近才发现村里人家的门因下雨早早关闭。
这时从竹林中传出阵阵鸟叫,可是偌大的竹林中却发现不了鸟儿的位置,只见到长长的藤萝和黄昏中的古木。

注释
吴门:今江苏吴县。
藤罗:即藤萝。

参考资料:

1、 蔡厚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776
2、 吴昌恒 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作于作者晚年归隐期间。孙觌早年谄附权奸,“当时已人人鄙之;晚年被罢斥,退居乡间。他感到自己飞黄腾达已经无望,便索然徜徉林下,到处寻幽览胜,悠游度日,注目于水边茅屋和渡口烟雨,怡情于炊烟、人家、鸟声、藤萝等幽静景观。这两首诗就是作于这种心境之下。   

参考资料:

1、 蔡厚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776

赏析

  第一首诗着力描写乡里生活的萧散自得。几间茅屋的水边小村,杨柳扶疏,门窗尽绿。渡口有人在唤渡。虽然时值黄昏,唤渡人却仍不慌不忙,披蓑戴笠站在烟雨之中,不顾浑身湿透。景物中充满了诗情画意。前两句,纯用景物写生方法;后两句,才点出了人物,传出了声音,但画面却显得更为静谧。哪怕是连连传来的唤渡声,也只不过像是扔到浩淼的湖水里的小石子,只能在湖面上掀起几小圈涟漪,并没有打破静谧。

  第二首诗着力渲染山林风光的天然幽趣。一缕炊烟,引起了诗人的注意,发现了掩映在竹林深处的村庄。村子里的人家,在潇潇细雨中深闭着门户。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几声悦耳的鸟鸣;在高高的老树林里,藤萝缠绕,一片昏暗。这一句乃化用杜甫《白帝》“古木苍藤日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 7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惜春郎 送春

清代顾太清

剩脂残粉谁收拾。枉累人愁泣。阑干十二,藓阶苔径,春恨如织。

几度留春留不得。拟痛饮今夕。葺落花、作个青心,也算是怜春色。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日杂诗二十首 其十

清代孙元衡

殊方今乐国,襁负自成邻。饧酿酬田祖,蛮讴赛水神。

蓣苗田鹿喜,蔗叶野牛驯。经术能师古,豳风属此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铁马

清代方仁渊

谁施炉冶制玲珑,一片铮鏦小院中。声似玉珂归想像,繁非金勒惯行空。

虚窗夜战三更月,晴宇晨鸣八面风。良乐虽逢终不识,徒依檐下骋豪雄。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孟秋朔日天台刘允叔和叔乡人陈思敬饯饮钱塘

宋代汪莘

西湖日日可寻芳,楼上凭栏意未忘。
斫取荷花三万朵,作他贫女嫁衣裳。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爽楼图赠王主簿

元代徐贲

几度登临托远思,楼中山色意中诗。西风又复来看画,却忆扁舟送别时。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