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和昌父

宋代辛弃疾

万事纷纷一笑中。渊明把菊对秋风。细看爽气今犹在,惟有南山一似翁。
情味好,语言工。三贤高会古来同。谁知止酒停云老,独立斜阳数过鸿。

鉴赏

这是一首抒情词,是抒写自己归隐情趣的。它以“三贤高会”为枢纽,写作者同赵昌父、陶渊明的神交,并以渊明自许,写得若即若离,如梦如幻,动人之至,亦传神之至。

对于陶渊明,作者将其视为异代知己。在人品与诗品方面,赵昌父和陶渊明颇多相似之处。据刘宰昌父墓志说:先生在太和,便座有斋,榜曰思隐。盖当筮仕之初,已有山林之思。在官清苦,唯以赋咏自娱。以是受知于乡贤杨万里。赠诗有云:“西昌主簿如禅僧,日餐秋菊嚼春冰。”“劝渠未要思归隐,且与西昌作好春。”又赞云:貌恭气和,无日下推敲之势;神清骨耸,非山头瘦苦之客。一笑诗成,万象春风。刘后村跋其诗云:近岁诗人,惟赵章泉五言有陶、阮意。(转引自《宋诗纪事》卷五十九)可见赵昌父在淡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9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东村暮归经罗侍御墓缅怀知旧恻然兴哀兼呈同志二首 其一

明代边贡

云日苍茫合,东郊暮雪时。古台斜落影,青嶂迥含姿。

泽静龙蛇远,山寒雁鹜饥。亲交半丘墓,愁诵七哀诗。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戴静庵画三首 其三

明代张宁

汎汎轻舟泊钓矶,芦花吹雪梦将飞。莫教一枕黄昏雨,直待邯郸觉后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哭李能茂五首 其五

明代胡应麟

青山曾不厌,朱绂定谁强。宇宙瑶华歇,川原玉树藏。

无年嗟太傅,有业恨中郎。寂寞安昌第,堪谁到后堂。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秀野杂诗韵 其三 又五绝卒章戏简及之主簿

宋代朱熹

向来试吏著南冠,马甲蚝山得饫餐。却藉芳辛来解秽,鸡心磊落看堆柈。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松月野衲海上人见寄二诗 其二

元代耶律楚材

小隐居山何太错,居廛大隐绝忧乐。山林朝市笑呵呵,为报禅人莫动着。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