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江红·暮雨初收

宋代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写景 思乡 归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傍晚的落雨刚刚停止,桐江一片寂静,远征的航船在夜幕中靠岸停泊。对面的岛屿上,水蓼稀疏雾霭寒凉,秋风吹拂芦苇萧索作响。多少渔人行驶着小船,却只见船上的灯火飞快地回归村落。对此令我思念起回归的路程,对漂泊生活产生了厌倦而忧伤的情绪。
桐江景色美丽,雾霭漠漠密布,好似浸入了水波之中,山峰如刀削一般,白鹭和鱼儿围绕严陵濑飞翔和跳跃。游宦生涯跋涉辛苦一事无成,何况早就有归隐云山泉石的心愿。回归吧,羡慕渊明的躬耕田园,厌倦仲宣的从军艰苦。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为《上江虹》,后改今名。柳永始填此调

赏析

  柳永仕途蹭蹬,年届五十,方才及第,游宦已倦,由此产生了归隐思想。这首词就是归隐思想的流露,抒发了词人对游宦生涯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词一开始,“暮雨”三句,雨歇川静,日暮舟泊,即以凄清的气氛笼罩全篇。水蓼和芦苇都是于秋天繁盛开花,可见时间是萧瑟的秋天;雨后的秋夜,更使人感到清冷。“临岛屿”二句,写船傍岛而停,岸上蓼苇,清烟疏淡,秋风瑟瑟。景色的凄凉与词人心境的凄凉是统一的,含有无限哀情。这几句写傍晚泊船情景,以静态描写为主。至“几许”以下,词人笔调突然一扬,由静态变为动态,写渔人飞艇,灯火归林,一幅动态的画面呈现在眼前,日暮归家,温暖、动人的生机腾然而起。这里以动景反衬上面的静景,反使词人所处

  

创作背景

  词上片言“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点明为六七月之景。词下片写“严陵滩”景色,说明此词作于柳永赴睦州任官途经严陵滩之时,或者在睦州任上,时间应为景佑元年至二年(1034-1035)之间。  

参考资料:

1、 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102-104
2、 贺新辉 等.宋词精品鉴赏辞典.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46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29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陈伯年和樊山诗韵

清代缪荃孙

诗坛高耸寒云层,希仙希圣非吟僧。闭门高卧陈无已,得句自如神鬼凭。

黄芽已悟无生诀,白足先證最上乘。神妙欲逐曹霸马,搏鸷不数支公鹰。

鹧鸪先生海上至,珠光的砾剑气腾。叩关握手道气凝,访寻积玉朝羽陵。

同车径人故侯第,恍似北秀朝南能。是时天寒雨微湿,萧萧槭槭梧竹藤。

曲径三弓洗新甃,小池一勺涵清冰。主人哦诗如入定,大声撼壁犹不应。

两雄相当不相下,欲别瑜亮谁克胜。珍弆不殊垂棘璧,钞读惜少宣州绫。

掉臂仍回海东去,如鸟离缴鱼脱罾。守我正音羞俶诡,何事抵玉兼裂缯。

西江诗派足万古,大千世界明元灯。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除夕 其二

明代王世贞

节物燕京盛,兹看太惋然。荒荒羁臈色,衮衮竞新烟。

忆语须同日,传觞有各天。干戈竟何限,骨肉渐随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刘仲皋少卿喜雨

宋代李光

汉诏宽慈下玉京,人心天意格精诚。初欣父老扶携听,忽看风云汹涌生。

千里沾濡随渥泽,万家愁叹变欢声。南楼夜色晴方好,与子赓歌待月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江红·痴霭顽阴

宋代吴潜

痴霭顽阴,风扫尽、安排今夕。便放出、一轮金镜,皎然虚碧。照彻肺肝明似水,是中空洞无他物。倚亭皋、搔首问天公,天应识。人共景,都非昔。君共我,俱成客。且相逢一笑,笙歌箫笛。老去可怜杯酒减,醉来谩把阑干拍。便明朝、烟水挂征帆,还相忆。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寿吕缦翁四首 其三

清代林朝崧

笠屐飘然入画图,可人风貌本清癯。邴原北海称龙腹,庞统南州号凤雏。

晚岁手还勤执卷,平生口不解呼卢。时危且喜先畴在,种秫栽粳课仆夫。

柳永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