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298篇诗文
悠悠龙津水,远自庐峰来。蜿蜒走溪壑,势与山俱回。
麓断众山尽,忽看天镜空。澄波湛寒月,万景涵鸿濛。
此时得真赏,如游元化初。振策起沙鸟,数里见潭鱼。
微风林下来,吹动浮云影。灵气袭兰襟,洒然异人境。
朅来京国游,岁月随奔川。几回故乡梦,飞落闽南天。
举首不可见,思之空留情。寄声谢鸥鹭,愧负沧洲盟。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