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日本歌人

近现代鲁迅

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
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赠别 友人 抒情 愤懑 讽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烟花三月依然柳绿桃红,远方客人此时登上归程。
请莫回想这里的歌舞演出,演来演去尽是些牛鬼蛇神。

注释
日本歌人:指的是日本戏剧评论家升屋治三郎。
春江:春申江,即黄浦江,指上海。战国晚期楚国令尹春申君黄歇被封于吴地,疏浚此河,故称春申江、黄浦江。
远国:指日本。原作“海国”,在编入《集外集》时改成“远国”。征人:行人,指升屋治三郎。此际:这个时候。
歌舞:指戏剧。“望歌舞”原作“忆歌舞”,在编入《集外集》时改成“望歌舞”。遥天:遥远的天边,此处指远方。
西游:指以神话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1年3月。据《鲁迅日记》1931年3月5日载:“午后为升屋、松藻、松元各书自作一幅,文录于后......”。赠诗的条幅上并有附记:“辛未三月送升屋治三郎兄东归。”此诗发表于1934年7月20日出版的《人间世》半月刊第八期上。   

参考资料:

1、 衡阳师专中文科.鲁迅诗歌浅析:衡阳师专中文科,1978年:71-73页

赏析

  “春江好景依然在”,出句朴素而用意深刻。这里不用“浦江”或“沪间”等,而独用“春江”,不仅道出了送别地点,而且自然地照应了条幅上题记的“三月”,点明了送别日本友人的时令正是春天。而“春江好景”又暗含了唐代张虚若诗篇《春江花月夜》的典故。张诗开头是景物描写:“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里的春江、花、月、夜等等美景都是作为背景而出现的自然景色,作者并未赋予什么象征意义。鲁迅此处用典也就是要说明:诗中的“春江好景”乃是指大自然的景色而言,上海人间社会并没有包括在内。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鲁迅的“春江好景”,正是用这样的对衬手法来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的:上海只有艳丽春光依然象历年一样还自然地出现在人们

  
鲁迅

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 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九月九日

唐代李治

端居临玉扆,初律启金商。凤阙澄秋色,龙闱引夕凉。
野净山气敛,林疏风露长。砌兰亏半影,岩桂发全香。
满盖荷凋翠,圆花菊散黄。挥鞭争电烈,飞羽乱星光。
柳空穿石碎,弦虚侧月张。怯猿啼落岫,惊雁断分行。
斜轮低夕景,归旆拥通庄。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葡萄架

明代冯琦

一架扶疏碧水浔,午凉不散绿云深。芳香未让醍醐美,秀色全滋薜荔阴。

紫玉含风秋液冷,玄珠入夜月华侵。莫言西域传来晚,犹及相如赋上林。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村居杂兴六首 其五

明代顾清

梅花吾侪之故人,寂寞短篱今五春。迟唤南邻锦囊客,月明为返罗浮魂。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钱塘东望

清代李圣就

独立长天霁景开,登临遥傍越王台。三秋夜月鲸鲵气,万里西风鸿雁哀。

隔岸帆樯连树没,满江镫火送潮来。苍茫更起乘桴志,搔首天东日几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婺源诸岭

宋代韦骧

古言行路难,非独在险阻。兹焉婺源道,登岭足劳苦。

所谓路之难,其他未足数。跻攀上崎岖,仅与猿狖伍。

下临万丈崖,险黑不可睹。马蹄长及腹,仆颔几著土。

俯盼飞鸟背,仰蹑游云缕。藤萝为所依,用力必审举。

终日践羊肠,天寒汗如雨。凝结本无心,开凿知强取。

君不见世情崄恶未易论,此岭虽高前孰禦。

鲁迅

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