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游泳

近现代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刚喝了长沙的水,又吃着武昌的鱼。横渡这万里长江,举目眺望舒展的长空。哪管得风吹浪涌,这样比在庭院中散步还舒服,今天我终于可以尽情流连。孔子在河岸上说:时间就像这奔流不息的河水一样,昼夜不停的流逝着!
江面风帆飘荡,龟蛇二山静静伫立,胸中宏图升起。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以后,长江天险成为通畅的大路。我还要在长江西边建起大坝,把巫山多雨造成的洪水拦腰截住,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库。神女如果当时还健在,她看到高峡出平湖,必定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

注释
游泳:1956年6月,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横渡长江,到达汉口。

创作背景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1955年毛泽东视察了全部工程。1956年毛泽东巡视南方,又视察了大桥的施工。6月1日、3日、4日毛泽东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写下了此词。   

参考资料:

赏析

  上片:“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毛泽东是先到长沙,再到武昌的。但他不是简单地讲这次的旅程,却借三国时代吴国的童谣来加以化用,这就与简单的叙述旅程不同了。《三国志·吴书·陆凯传》称:吴主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故城在今南京市南)迁到武昌,老百姓不愿意,有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当时孙皓迁都,使百姓服劳役。百姓用船运送迁都物资,逆流而上,深感烦苦,所以有这童谣。而事实上,当时作者已经找到了一条反映中国客观的经济规律适合中国的路线。所以作者对这个童谣,反其意而用之,说成“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长沙水”是长沙有名的白沙井水,武昌鱼是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鱼,为著名的团头鳊或团头鲂。通过这样

  
毛泽东

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1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逢故人之作

唐代佚名

故人相见涕龙钟,总为情怀昔日浓。随头尽见新白发,何曾有个旧颜容!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边塞行

唐代杨凭

九原临得水,双足是重城。独许为儒老,相怜从骑行。
细丛榆塞迥,高点雁山晴。圣主嗤炎汉,无心自勒兵。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磐石卫看操

明代钟渤

乱石盘东海,群山护北衙。军声震华岛,蜃气逼人家。

日出鱼归市,风回雁落沙。茫茫天宇阔,何处问乘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张民部吴关得代擢长其曹还朝

明代孙继皋

及瓜传诏下新除,拜宠雍容领篆初。画省持筹关国计,赤囊飞羽动边书。

握兰却望春晖远,起草频惊夜漏疏。民力东南君自见,忧危还喜诵衣袽。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连脩撰归闽焚黄

明代曹义

晓辞金阙出神州,此去分明是昼游。红荔丹山闽海兴,锦衣兰棹潞河舟。

凉生驿路消残暑,鹰度关山属早秋。悬想焚黄先垄日,恩随春色上松楸。

毛泽东

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