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将发石头上烽火楼诗

南北朝谢朓

徘徊恋京邑,踯躅躧曾阿。
陵高墀阙近,眺迥风云多。
荆吴阻山岫,江海含澜波。
归飞无羽翼,其如别离何。
山水 自然 写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留恋京城,还在京城徘徊,脚步因重迭的山停止不前。
登上石头山高处看皇宫,感到皇宫很近,眺望远方风起云涌。
荆、吴远方都被高山挡住视线,江河湖海都波涛汹涌。
空中飞回又恨身无羽翼,象这样的别离之情怎么受得了。

注释
将发:即将出发。
石头:山名,在今南京市西长江边。
烽火楼:利用烟和光来报警而建造的高楼。
踟蹰(chí chú):住足不进的样子。
躧(xǐ):鞋,这里作踏解。
曾阿:同“层阿”,重迭的山。
墀阙(chíquè):是指

创作背景

  齐武帝永明八年(490年)八月,任随郡王萧子隆为荆州刺史。明年,谢眺跟随王去荆州上任。临走时登上京都建康西首的石头山上的烽火楼,因感而发,写成此诗。   

参考资料:

1、 王克俭主编.谢脁江淹诗词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2010:52

赏析

  这首诗开头两句吟后顿觉一种惆怅忧伤的气氛透入心扉,眼前仿佛看到这样一位青年,他满面愁容,步履迟疑地走出京城,向着江边的山上一步一步地往上踏行。他之所以“徘徊”,“踯躅”,是因为他对“京邑”“恋”念极了。“恋京邑”为一篇中要领。

  “陵高墀阙近,眺迥风云多”。皇宫在京邑中,是诗人日常出没之处。建康为东吴、东晋古都,古迹胜景不胜枚举。诗人登上烽火楼,既没有放眼江天山野,一抒久处“墀阙”之怀,也没有凭吊陈迹,发思古之幽情,而是首先回首俯视“墀阙”。他平素身处墀阙,似乎对墀阙看犹未足,而来登此烽火楼作一饱览。按理说,他此日登楼所望“墀阙”,比他平日所见应是远了。但诗人在此却说是“近”了。这乍想似乎违于理,但深思后

  
谢朓

谢朓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30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甫田

先秦佚名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无思远人,劳心怛怛。
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台湾竹枝词 其十四

清代谢金銮

金钱花发为郎攀,落尽金钱郎未还。不敢语郎乡士事,瘴云遮断望夫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张才仲

明代刘璟

君不见江东王谢家子弟,骨格风流皆济济。流风遗俗传至今,故家文物众所钦。

会稽名山神禹迹,东山兰亭声藉藉。英芝家世袭忠贞,儿孙文雅长相承。

葵阳病翁称老拙,才仲犹孙更清彻。冰壶玉露殊森爽,清庙朱弦应疏越。

我一见之心则悦,酌以清酒诲以说。亹亹听我谦罄折,知其中平无妄蹶。

他时叔长必登□,愿无自满更磋切。著鞭奋迅追前辙,赠言有尽意未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玲珑四犯四首 其三

清代蒋士铨

巷战无人,剩雕梁一桁,九条罗帕。再拜皇天,以次纵容齐挂。

贼至仰视而惊,似听得精灵交骂。但吞声肢箧奔逃,不敢临风呼吒。

廉姬小妹还魂亚,妾为尼、妹婚而寡。残躯两两等耄耋,鬼伯当时同赦。

再生已证无生,死者无殊生者。算清明风雨,又到甲申年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舟泊石门忆事有作 其一

清代赵之谦

黄叶村庄路莫知,当时坏壁剩题诗。阶前片石曾无主,偏有人争吴六奇。

谢朓

谢朓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