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近者抉眼去其夫,河东女儿身姓柳。
丈夫正色动引经,酆城客子王季友。
群书万卷常暗诵,孝经一通看在手。
贫穷老瘦家卖屐,好事就之为携酒。
豫章太守高帝孙,引为宾客敬颇久。
闻道三年未曾语,小心恐惧闭其口。
太守得之更不疑,人生反覆看亦丑。
明月无瑕岂容易,紫气郁郁犹冲斗。
时危可仗真豪俊,二人得置君侧否。
太守顷者领山南,邦人思之比父母。
王生早曾拜颜色,高山之外皆培塿。
用为羲和天为成,用平水土地为厚。
王也论道阻江湖,李也丞疑旷前后。
死为星辰终不灭,致君尧舜焉肯朽。
吾辈碌碌饱饭行,风后力牧长回首。
《可叹》,其实是一首写人的叙事诗。诗中的主人公,是和杜甫同时代的诗人王季友,《全唐诗》中这样介绍他:“王季友,河南人。家贫卖履,博极群书。豫章太守李勉引为宾客,甚敬之,杜甫诗所谓丰城客子王季友也。”王季友年轻时家贫,以卖草鞋为生,出生富家的妻子柳氏嫌弃他,离家出走。王季友在贫困孤苦中发奋攻读,后来考上状元,成为一代名流,离弃他的柳氏后来又回到他身边。这样跌宕起落的人生,使杜甫大为感叹。《可叹》一诗中,对王季友的故事作了生动描述。
参考资料: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1371篇诗文君不见雁门九月风如刀,筋强蹄健腾天骄。边庭列障走烽燧,旄头夜出天山高。
阴碛茫茫走千里,刁斗声沉塞云紫。重围未破杀气昏,万众同呼士心死。
起看壮士皆裹创,援桴鼓之气益张。三军奋迅一敌万,战龙血染天为黄。
自此匈奴知姓字,汉家尽雪穹庐耻。可怜白首未封侯,一片雄心向谁是。
叶生我密戚,才名宿有闻。为儒号漫士,作吏称神君。
十年卧丘壑,雅意在斯文。结庐横山畔,屋角饶烟云。
芙蓉围清池,篱菊初舒芬。我来草堂上,邂逅沮溺群。
促坐共传杯,丝竹鸣宵分。高踪媲猿鹤,正尔成一军。
四筵歌既醉,起视各半醺。斜月在木末,清影微氤氲。
聚会此时节,诸贤意何云。窃叹风雅途,俗学方纠纷。
但知逐淫哇,不解谢膻荤。相将飏华袿,无复曳缟裙。
笔端出细响,有若蝇与蚊。忍令芸薤臭,竟等兰茝薰。
用是怀百忧,徘徊升大坟。诗教苦荒落,久矣待勤耘。
谁者起任之,艺林当铭勋。吾党尚努力,乘兹日未曛。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